桐油功效与用途禁忌 桐油功效

桐子油(《纲目》) 。
为大戟科植物油桐的种子所榨出的油 。植物形态详"油桐子"条 。
从油桐子热压所得的桐油 , 是一种干性油(碘价157~170) , 以高温(200~250℃)加热 , 可因自行聚合而成凝胶 , 甚至完全固化 。此特殊性质是由于其主要成分α-桐油精的聚合 , 这是其他干性油所未有的特性 。
【桐油功效与用途禁忌 桐油功效】桐油含α-桐酸83%和三油精15% 。比较详细的数据:桐油的混合脂肪酸含α-桐酸74.5% , 亚油酸9.7% , 油酸8.0% , 饱和脂肪酸3.3% , 不皂化物0.1% 。又一资料:α-桐酸77% , 亚油酸10% , 油酸9% , 饱和脂肪酸4% 。α-祠酸分子中含有三个共轭双键 , 故有多种几何异构体 。在饱和脂肪酸中有硬脂酸和棕榈酸 。
桐油含维生素E及角鲨烯 。又含植物甾醇、戊聚糖及几种蛋白质 。
桐油的毒性成分 , 桐酸是其一 , 但还夹杂着油桐子中的有毒皂素等毒质(参考"油桐"条) 。又热桐油上发生的气体 , 与皮肤接触能引起急性皮炎 。
甘辛 , 寒 , 有毒 。
①《日华子本草》:"冷 , 微毒 。"
②《纲目》:"甘微辛 , 寒 , 有大毒 。"

探吐风痰 。外用治疥癣 , 臁疮 , 汤火伤 , 冻疮皲裂 。
①《本草拾遗》:"摩疥癣虫疮 , 毒肿 。"
②《日华子本草》:"敷恶疮疥及宣水肿 。"
③《纲目》:"涂胫疮、汤火伤疮;吐风痰喉痹 , 及一切诸疾 , 以水和油 , 扫入喉中探吐 。"
外用:涂擦、调敷或探吐 。
①治血风臁疮:一胡粉(煅过 , 研)、桐油调作隔纸膏贴之 。二船上陈桐油石灰(煅过)、人发(拌桐油炙干) 。为末 , 仍以桐油调作膏 , 涂纸上 , 刺孔贴之 。(《简便单方》)
②治慢性溃疡:桐油、鲜桑白皮适量 。捣烂 , 敷于创面 , 干后再换 , 直至痊愈为止 。(《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③治脚肚风疮如癞:桐油、人乳等分 。扫数次 。(《濒湖集简方》)

④治酒齄赤鼻:桐油入黄丹、雄黄敷之 。(《摘元方》)
⑤治冻疮皲裂:桐油一碗 , 发一握 。熬化瓶收 , 每以温水洗令软 , 敷之 。(《救急方》)
⑥解砒石毒:桐油三升灌之 , 吐即毒解 。(《华佗危病方》)
⑦治被火灼伤:桐油、石灰 。先将石灰搅水澄清 , 取清水 , 入桐油数滴 , 急以竹枝搅之 , 半时起白色胶质 , 敷患部 , 清快异常 。(《中医科学》(4):63 , 1936)
⑧治指疔:用纱布浸桐油包患处;或将患指浸泡在桐油内 。(《贵州草药》)
①治疗外科炎症
以桐油和石膏粉调敷患处 。如用药及时 , 对急性化脓性炎症有促使其吸收消退或局限的作用 。据65例各种软组织急性炎症的观察结果 , 用药1~10天后有46例炎症完全消失 , 6例炎症局限 , 症状好转;13例脓肿缩小 , 自行破溃或经小型切开引流而痊愈 。用于急性阑尾炎11例 , 于3~14天全部治愈;阑尾脓肿17例 , 除1例形成弥漫性腹膜炎而死亡外 , 其余均在7~15天治愈;慢性盆腔附件炎13例 , 均于3~6天痊愈;其他如膈下脓肿、腹腔脓肿、急性胆囊炎、局限性腹膜炎、扁桃体脓肿、齿槽脓肿等 , 用药后亦有良好效果 。治疗过程中 , 须根据病情需要结合其他疗法 , 如应用抗菌素、输液、输血等 。对已经成熟的脓肿或业已切开引流者 , 及急性穿孔性阑尾炎、阑尾脓肿溃破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弥漫性腹膜炎 , 应及时采取手术或其他方法治疗 。制剂及用法:以桐油30~40毫升与生石膏粉100克混和 , 调匀后涂于纱布或油纸上 , 外敷患处 。腹腔炎症则敷于病变部位的腹前壁上;盆腔附属器官炎症敷于下腹 , 或采用阴道坐药方法;扁桃体炎及齿槽脓肿等敷于下颌部 。敷药宽度必须超出炎症浸润范围 。根据病情轻重每日换药1~3次
②治疗灼伤
力求在灼伤后10分钟内 , 把灼伤的肢体浸泡于桐油桶里 , 浸泡时间以病人患肢离开油桶后疼痛消失或只有轻微灼感为止 。浸泡后用消毒纱布沾生桐油敷贴患处 , 每天更换1次 , 至创面干燥为止 。试治9例 , 浸泡后灼伤处周围红肿明显缩小 , 起泡也减少 。Ⅲ度灼伤焦痂干燥后脱落自愈 。没有出现感染 , 且愈后瘢痕柔软 , 不引起功能障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