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丹养殖技术视频 豆丹( 二 )


2.4 豆丹养殖加工技术不断成熟 , 为其提供技术保障
灌云县豆丹养殖技术不断成熟 。不仅露天综合种养 , 还发展了大棚反季节种养 , 同时豆丹养殖前期虫卵繁殖及豆丹成品后期储藏、 加工技术取得显著进步 , 进一步延长了大豆 - 豆丹产业链 。龙头企业连云港闲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依托江苏海洋大学为其提供坚实的技术后盾 ,  拥有豆丹规模化养殖系列发明专利 11 项 ,  适合不同季节豆丹养殖的温室大棚、连栋大棚、拱棚和网罩大田在内的各种养殖设施 , 以及超低温冰箱、低温冷库等豆丹肉加工、储藏设施 , 注册了“玉柏”、“豆丹”、“灌杨”等商标 , 发展了青豆丹、入土豆丹、豆丹卵、冷鲜豆丹肉等产品 。
2.5 有利稳定大豆种植面积 , 适应大豆绿色发展需求
2010 年以后 ,  国产大豆总产随着种植面积的显著缩小而不断下降 ,  2015 年之前大豆产量持续下降 , 主要归因于栽培面积缩小和高比较效益的竞争作物水稻和玉米的种植面积扩大 ,  替代了部分大豆种植面积 。由于大豆生产比较效益低、竞争力弱 , 导致生产面积萎缩 。为稳定大豆种植面积 , 提高大豆产量 , 2019 年农业农村部提出大豆振兴计划 , 而灌云大豆 -豆丹高效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对灌云县大豆稳定种植面积 , 提质增效意义重大 。大豆 - 豆丹综合种养经济效益好 , 豆农种植积极性高 , 发展动力强劲 , 面积逐年扩大 , 而大豆的种植是豆丹产业发展的基础 , 豆丹的养殖有利于大豆种植面积的恢复 , 两者相辅相成 。在豆田中饲养豆天蛾 , 不能喷洒农药 , 同时豆丹排泄物又可作为肥料还田 ,  是一种农药减量增效的绿色发展模式 , 符合大豆绿色发展新要求 。
3 存在问题
3.1 生产主体规模小 , 抗风险能力低
目前 , 灌云县内进行大豆 - 豆丹高效综合种养技术模式的生产主体主要是普通农户、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 , 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低 。加之豆丹卵成本、养殖大棚设施投资成本都比较高 , 种养结合规模很难扩大 , 呈现出小、散、乱的特点 , 不利于种养标准化发展 。近两年 , 灌云县内及周边地区个别企业和少数大户实行工厂化养殖 , 但受资金和技术影响 , 养殖面积较小 ,  产量较低 ,  2018 年大豆 - 豆丹综合种养面积达 5 000 亩左右 , 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
3.2 品种和技术不配套 , 影响生产能力扩大
自然生长的豆丹世代交替仅靠部分入土幼虫自然化蛹、羽化繁殖 , 虫质量差 , 死亡率高 , 产量低 。早春大棚、春大豆、夏大豆的豆丹品种不纯 , 发育严重不同步 , 不利于管理 。病虫害防治技术不配套、不完善 , 豆丹病虫害防治缺乏系统研究 , 如蜘蛛、瓢虫、鸟类等天敌的有效预防、 其他大豆食叶害虫的防治问题 。飞机防治白蛾对豆丹养殖户危害大 , 相关技术和措施有待优化 。不同季节适于大豆 - 豆丹综合种养的大豆品种有待优选 。适应豆丹养殖的大豆栽培模式有待深入研究 。大豆生长与豆丹发育更佳契合度问题也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
3.3 豆丹供需不平衡 , 豆丹价格波动大
豆丹市场供应基本保供时间窄且短 ,  市场周期短暂 , 供需不平衡 , 价格波动大 。市场上豆丹的供应主要是自然放养 ,  豆丹上市高峰期是 8 月底至 9 月初 , 约 20 d 时间 。大棚反季节大豆 - 豆丹养殖 , 仅 5 月底到 7 月中旬有少量豆丹供应当地******高档消费 。由于加工储藏能力不足 , 其他时间市场上鲜豆丹供应基本是断档状态 。由于市场供需的不平衡 , 豆丹价格波动很大 ,  5~7 月大棚反季节少量豆丹的上市 , 每斤活体豆丹价格在 200 元以上 ,  餐桌上一道豆丹售价 2 000 元 , 较上市高峰期高出 20 倍 。
4 措施建议
4.1 加强政策扶持 ,  建立大豆 - 豆丹高效综合种养技术模式高效示范生产基地
大豆 - 豆丹高效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对促进农民增收、 农业增效意义重大 ,  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 建立大豆 - 豆丹综合种养高效示范基地 , 深入开展科研、技术研究、示范推广、技术培训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 建立相应工作机制 , 切实发挥大豆 - 豆丹高效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 ,  调动农民开展大豆 - 豆丹综合种养的积极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