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关于内容创作从两个出发点思考


自媒体关于内容创作从两个出发点思考

文章插图
1 。
网上关于项目的文章太多,细节更丰富,图片更精美 。
有用吗?看情况吧 。
有两个角色,一个是内容创作者的角度,一个是读者的角度 。
从内容创作者的角度来说,有两个出发点,一个是努力思考,一个是引流 。
分享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当你学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东西,你认为你什么都知道 。但是当你回去跟别人说清楚的时候,你会发现你还有很多需要理解的地方 。
从读者的角度来说,也有两个出发点,一个是学习获取,一个是精神娱乐


这些维度并不是那么清晰 。比如有人喜欢刷知乎 。刷的时候觉得学习很满足,放下手机就觉得没用了 。
这种事情就是你不明白自己的出发点,以为自己在学习 。其实是一种智力娱乐,缺乏实用性 。
2 。
虚假需求往往会被结转 。
我喜欢看一些商业TikTok 。刷了一段时间,也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规律 。我经常看的都是一些几万的粉,最多不超过几十万的粉 。没有一个账号有百万粉 。
这与我们的直觉相反 。一般我们都认为粉丝数越高,干货越多,越权威 。
其实我觉得有些账号虽然粉丝数量不算多,但是能讲出更多的干货,让人思考很多东西 。
而那些粉丝太多的,在我看来,笼统来说就是太多,没品味,主要是为了迎合市场 。我把阅读这种内容称为“伪思维” 。
什么是伪思维?就是从头到尾给你讲一个案例 。就像喂奶一样,你把思想喂到嘴里 。你听了之后,觉得好像很有道理 。可以用嘴咂两下,还能乐在其中 。
很多人懒得去思考,懒得去实践,喜欢别人把自己的思考嚼碎了讲给他听 。
我们在外面旅游找导游也差不多 。导游说第一天早上去哪里,下午去哪里,明天早上去哪里打卡,然后回家 。
也是旅游,但是体验感很弱 。更像是完成一项任务 。我觉得我去过某某地方,但我对当地的风俗一无所知 。
旅游是刚需 。这种需求原本是自由探索和体验世界的丰富性;但最后打卡观光还是发扬光大了 。
学习是刚需,但大多数人喜欢被动吸收知识,懒得动自己的脑子 。最后,伪思维发扬光大 。
所以伪需求经常被结转 。
当然,也许学习才是伪需求 。大多数人真正的需求是快速实现目标 。最好不要付出太多,尽量简单易行 。
这种需求只会藏在你背后 。很多人不会当面跟你说这些 。如果你真的跟对方谈干货,他会没有耐心听,更别说去做了 。
乔布斯做苹果手机从来不做市场调研,因为他明白,客户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你可以告诉他们想要什么,最后也没人买 。
3 。
在互联网上,真正想学点新东西的人不到10% 。
大多数人追求的是认同感,大家都不热衷于学习新知识 。每个人都只是希望有一个人,能用平易近人的原则表达自己所知道的,让别人认可 。
之前在知乎上浏览了一个关于工地的问题,有很多知乎V写手回答,写得洋洋洒洒,精彩俏皮,让看客们拍手称快 。
然后楼下来了个搬砖的,说房间里的大V都没下过工地,写的都是自己的想象,根本不符合现实 。
但不可否认的是,知乎大V的回答,虽然不太现实,却让很多人觉得很好,很有道理,很真实 。
每个人都在乎自己的感受 。至于现实,根本不重要 。
在任何平台上制作账户矩阵 。背后的逻辑如下 。不管什么领域,白色是最多的 。
如果你想把粉丝数量最大化,那么最重要的就是抓住大众,也就是小白 。重点是抓住他们的感觉,激发共鸣 。
就是大众喜欢有趣的东西,娱乐的东西,有共鸣的东西,而不是干货 。
有趣的事情可以拿来吹牛,可以在别人面前侃侃而谈,心理上会有一种快感;有共鸣的东西,能给你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干货只能靠自己学习和实践 。
群众在互联网,学习是次要的 。他们需要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找到能与他们产生共鸣的人 。
看完一篇好文章,很多人都迫不及待的去看评论,就是为了体会这种认同感的快感 。
人在群体中是幸福的,人在群体中最幸福的时候是能够获得认同感的时候 。互联网可以将同一频道的人们连接成一个虚拟的大群体 。
真正的主动学习应该是你明确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要学什么,然后去网上找相关资料学习 。网上这种人很少 。
大多数人都是被动的学习者 。他们可能也想在网上学习一些东西,但大多数时候他们都是漫无目的地看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