怔组词语 整组词语( 二 )


设计“任务驱动”,不等于“任务在前”,任务是要从单元文本中生长出来的,要提醒学生不能只是奔着“任务”去阅读,也不是单纯为了解决“问题”或者参加讨论去阅读 。本来课文有很丰富的内涵,可以做各种个性化的理解,如果先入为主,反而就“窄化”了对课文的理解 。很多课文都是经典,让学生接触经典本身就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不应该把课文纯粹作为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材料或者讨论问题的“支架” 。
概括起来说,教材单元内的作品既是完成任务的依托,又不完全是为解决任务服务的,很多作品特别是经典作品具有丰富的内涵,读懂这些作品本身就是重要的学习目标,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读书 。
05
问:必修上册设计“词语”可以理解,到选择性必修上册是否有必要专门安排逻辑单元?
答:《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学习任务群4“语言梳理、建构与运用”的“学习目标与内容”中提出:反思和总结自己写作时遣词造句的经验,建构初步的逻辑和修辞知识,提高语用能力,增强表达的个性 。设置这个专题,一是落实课标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因为逻辑与语言具有密切关联,要提升语言理解与运用的品质,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离不开逻辑。
逻辑的学习和其他任务群的学习密切相关 。青少年学生每天都能接触到海量信息,要想辨识信息的真伪优劣,提升媒介素养,离不开逻辑知识 。对于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现象,学生要学会大胆表达并论证自己的观点,增强说服力,离不开逻辑思维 。高中阶段,学生阅读的广度不断拓展,难度也有所提升,除了文学作品,还要阅读科学与文化领域的各种论著,要想区分事实和假说、观点,理解学术概念,把握论证逻辑,必须掌握一些逻辑知识和逻辑规律 。
逻辑长期以来都是语文课程的内容之一,但是这些年语文教学中对于逻辑的重视程度并不够,虽然在议论性文章的阅读和写作中,也注重引导学生把握事实和观点的联系,理清论证思路,但更多停留在语言层面,缺乏明确的理性认知和 *** 指导 。教科书设置这个专题,希望在语用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梳理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中典型的与逻辑有关的现象,发现典型的例子和材料,了解必要的逻辑知识,理解形式逻辑的一般规律,把握推理、论证的方式 。
应该说,教材中语言积累与建构相关内容的设计,本身其实更多的是带有示例性质,所以,老师们可以按照这样的线索,选取一些具体的内容,和学生一起进行有效的语言运用的探讨与交流 。
06
问:课本内带星号的课文比较多,都要讲吗?
答:统编高中语文教科书区分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带有星号的课文是自读课文 。一课内,课文和课文之间的组合有多种方式,有的是主题相通,有的是题材相近,有的是文体相同,有的是艺术互鉴……但是,都要根据单元的任务群目标和内容来进行设计 。
教读课文一般是经典课文,建议老师带着学生深入阅读,老师要教 *** ;自读课文则更建议学生自主阅读 。当然,自主阅读,并不是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设计的放羊式阅读,而是要在考虑落实任务群学习目标和内容,体现单元学习要求的前提下进行自主阅读,可以与教读课文、课外补充阅读的材料等进行群文阅读、专题阅读、比较阅读等,发挥多种文本的“互读”功能 。
07
问:统编教材没有设计具体的课后练习题,如何把握课文阅读的要求和重点呢?
答:一些老师不习惯没有“练习题”的教科书,觉得缺少练习,课文难以讲深讲透 。统编语文教科书创新单元组织形式,不设具体的练习题,而是以任务驱动、“结构化”方式呈现内容,恰恰要打破以往过细过碎的教学方式,打破以往立足于知识点面面俱到的教学方式,立足于学生综合性的语文核心素养,引领教学目标和内容的整合 。
要把握课文阅读的要求和重点,需要仔细研读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这几个板块,进行梳理提炼 。“单元导语”板块,会提出本单元深度阅读、深度写作的学习任务,并提示具体的策略和 ***。“学习提示”板块对于把握课文重点难点尤其重要,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解释教材将课文整合在一起的意图,是对“单元导语”要求进行分解和细化,提示课文学习的要点、难点,指出学习的路径,也为完成单元学习任务提供支架和阶梯 。“单元学习任务”,则是通过设计具体情境中的任务,具体落实“单元导语”的要求,同时整合单元内的各组课文,与“学习提示”相呼应,从主旨、意蕴、艺术手法、创作特点等方面提示深度阅读的要点,并生发“深度写作”的任务 。这几个板块各有侧重而又互相联系,共同体现任务群学习的要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