怔组词语 整组词语( 四 )


11
问:统编教科书的写作融合在单元学习任务中,为什么不单独按照写作的序列编排?
答:高中阶段,不再按照独立的写作序列进行编排,而是依据“任务群”理念设计单元,写作自然地融合在单元学习任务中 。体现出下面三个方面的特点 。
(1)由情境生发“深度写作”任务,并提供学习资源支持
统编高中语文教科书中写作的内容,不是编者预设好的、按照写作训练的点逐一分布在教科书中的,而是从单元学习内容、学习资源中生发出的写作要求,是真实情境下的写作任务 。比如,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在阅读了多篇体现劳动者品质,阐发劳动价值与意义的作品之后,再联想到社会生活中平凡的劳动者,写一写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 。每一项写作任务,都紧密结合单元核心任务,与单元人文主题、深度阅读要求相勾连 。
(2)设置真实的写作情境,强调写作目的和读者对象
写作不应只是课堂上教授的一种技能,更应该在人实际的生活、工作中发挥作用;尤其是必修课程的写作,体现学生接受完高中教育之后所应具备的书面表达与交流素养的底线,更不能成为孤立的技能训练 。统编教科书中的“深度写作”设计,重视在真实的情境下,诱发真诚的写作动机,有明晰的写作目的和读者对象,最终是要完成一项解决真实问题的任务 。比如,必修上册第六单元,设置的写作情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我们今天在学习中又遇到了新的难题 。在这一情境下,引导学生总结、梳理自己在学习中面临的真实问题,将其作为写作的聚焦点;“劝学”新说,有明确的“劝”的对象,有针对性,体现清晰的写作意图,也能对读者产生实际的影响 。
(3)通过多种形式的写作,深化学生理解、鉴赏、评价、创造的能力,提升综合素养
融合在学习任务中的写作,通过精要的“写作指导”和真实的任务设计,反过来回扣单元的人文主题、知识能力、 *** 习惯等,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思维品质 。比如,必修上册第三单元,要求从本单元选择一首诗词,从作品的意蕴、艺术匠心等方面,选择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一则文学短评 。这项写作任务,回扣古诗词鉴赏的要求,引导学生运用“写”的方式深化理解,提炼思考,梳理思路,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读写融合,相得益彰 。
根据具体的写作任务有针对性地提供指导,也将静态的写作知识转化为动态的写作指导,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素养 。但这样的设计也可能伴随着写作教学随意性的弊端 。为了弥补这种缺憾,强化写作教学,教科书在融合单元任务、读写结合的基础上,适当做了调整,体现出一条相对明晰的写作的框架,并采取了加强写作 *** 指导的措施 。
之一,必修教材重点关注文类的写作,以复杂记叙文、事理说明文、议论性文章的写作为主,适当穿插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创作和综述、演讲词、文学点评等实用性文本的写作;选择性必修教材则从写作流程的角度,引导学生关注材料的积累和运用、深化理性思考、学会审题立意、善于修改文章等 。第二,独立呈现写作指导,以补充材料的形式加框附在写作任务后边,供学生自主阅读 。第三,除了整篇写作,教材还在单元学习任务设计中融入了一些小的写作任务,要求学生结合阅读所得,撰写赏读札记、评点文字、作品推荐书、视频 *** 脚本、故事梗概、短论、读后感、随笔,*** 学习卡片,编制人物关系图表,等等 。这些大大小小的写作任务融入单元整体学习之中,力求使学生多练笔,多积累,学有所得,学有所成,综合提升写作素养 。

怔组词语  整组词语

文章插图
12
问:在实践活动类单元,教科书在编写时提供了一些“学习资源”,这些学习资源怎么用?
答:实践活动类单元的“学习资源”,一般有如下几点功能:一是这些文章所论述的主题都与单元学习任务紧密关联,有助于学生理解任务要求 。二是这些文章围绕某个问题,列举了典型的现象和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将个人探究、建构的经验引向深入,提升建构的品质 。三是所选文章的作者均为相关领域的名家大家,各种知识信手拈来,深入浅出,帮助学生获得研究某专题必要的知识 。“学习资源”的功能不同于课文,不必作为课文来进行教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