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关于《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这个问题的知识,还有对于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设计也是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分享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王戎不取道旁李》评课稿《王戎不取道旁李》是四年级上册课文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本书的第二篇文言文 。三、四年级的文言文主要都是一些通俗浅显的小古文,因其体裁不同,所以要明确学习目标,一是能够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美、节奏美,学会正确断句,在诵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诵读,熟记;二是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孩子学习小古文的兴趣,培养语感,通过学习知道文中蕴含的道理 。但大部分都是平时熟知的故事,文言文短小精悍,故事内容理解起来也不会太难 。
本周我们一起学习观摩了本篇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公开课教学,下面就谈谈我在听课过程中的几点看法 。
一、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层层推进,结合精美的课件,让整堂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开头以“解释课题”进行导入,尤其对易错字“戎”字,以及“取”字的意思做了讲解,让学生对课题及文中要讲的事情有了大致的了解 。不过,此处的导入时间有些过长,导致后面的内容比较紧凑,并且课件中课堂练习的内容没有派上用场 。
二、朗读过程中注重把握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律美,有齐读,有个人读,再通过学生互评的模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其特点 。
三、抓住重点字词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句子的意思,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引导与思考,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让课堂变得井然有序 。其中,对“折”字,用软尺演示的 *** 让学生理解了折是折弯了,而不是折断了,非常形象生动 。并且对古今异义字“走”,还有文中的“三个代词之”的意思做了重点讲解 。当然,在抓住重点词解释句子意思时,可多叫几位同学来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点评总结后,可以进行复述,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
四、在主题上有一定的升华,注重对学生品德的培养 。通过学习了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总结王戎是一个观察仔细、善于动脑、聪明机智、冷静思考的孩子,而我们在生活中也需要学习他这种品质 。
五、当然,我认为本堂课中还可以利用多种方式让课堂氛围更活跃,教师的板书内容可以再简洁一些 。
2《王戎不取道旁李》第二课时教学反思《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文言文,学生之前对文言文的体裁已经有所了解,因此也不会有太大的难度 。根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理解课文每句话的意思,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
2.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
3.学习王戎细心观察的品质,养成细心观察、冷静分析的好习惯 。
一般文言文的学习,我认为大概过程是:
1、初读课文,疏通文字,
2、再读注释,理解词义,
3、联系上下文,逐句翻译,
4、再读课文,复述故事,
5、背诵全文,体悟内涵 。
按照这个过程,教学本课时,我首先带学生回顾文言文的学习 ***。然后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注意文言文的停顿,在理解文章意思时,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和插图把短文读顺读懂,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将王戎看到路边李子时“不动”和其他小伙伴“竞走取之”的行为进行对比,关注王戎的语言“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从而得出王戎是一个善于观察,聪明机智的孩子 。虽然带学生们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但是漏洞百出,缺点多多 。课后各位语文老师给出的建议,让我醍醐灌顶,收获满满 。
不足之处:教学不够生动,过于追求全面,忽视了孩子的天性和感受 。这是一篇以孩子为主人公的文章,故事还是发生在孩子玩耍的过程中,完全可以以情景剧的形式,学生表演,从中感受体会,这样不但理解了文意,同时让学生进入文本,切身感受,同时又有了自己的发挥,有助于课堂的生成,过程也更有趣味;或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讲述他的玩耍中的发现,结合文章,得出结论等等 。总之,这还是我过于追求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特点和感受的结果 。在今后的课堂中,我要多动脑筋,真正在备课时就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学生真正感到趣味的高质量的课堂 。
3《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反思本课是一篇文言文,为了让学生快速了解《世说新语》,我用司马光砸缸这个小故事导入新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