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里寻他千百度,众里寻他千百度描写的是什么节日?( 二 )


上阕临末,已出“一夜”二字,这是为“寻他千百度”说明了多少时光的苦心痴意,所以到得下阕而出“灯火阑珊”,方才前早呼而后遥应,可见词人笔墨之细 。
辛弃疾有许多与陆游相似之处:他始终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并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写出了时代的期望和失望、民族的热情与愤慨 。在文学创作方面,他不像陆游喜欢写作诗歌尤其是格式严整的七律,而是把全部精力投入词这一更宜于表达激荡多变的情绪的体裁 。
辛弃疾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 。因此,主观情感的浓烈、主观理念的执着,构成了辛词的一大特色 。
辛词以豪放为主,但又不拘一格,沈郁、明快、激励、妩媚,兼而有之 。他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和奇特想象,对自然界的山、水、风、月、草、木都赋予情感和性格,并有所寄托 。
4“众里寻他千百度”是什么意思?“众里寻他千百度”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全文意思是:东风仿佛吹开了盛开鲜花的千棵树,又如将空中的繁星吹落,像阵阵星雨 。华丽的香车宝马在路上来来往往,各式各样的醉人香气弥漫着大街 。悦耳的音乐之声四处回荡,亦如凤萧和玉壶在空中流光飞舞,热闹的夜晚鱼龙形的彩灯在翻腾 。美人的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晶莹多彩的装扮在人群中晃动 。她们面容微笑,带着淡淡的香气从人面前经过 。我寻找那人千百次,都没看见她,不经意间一回头,却看见了她立在灯火零落之处 。
中文名众里寻他千百度作者辛弃疾寓意寻觅之苦
出自作品青玉案·元夕年代宋思想感情表现诗人对理想的执着
1作品原文
编辑
众里寻他千百度(书法)青玉案·元夕①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②,
更吹落,星如雨③ 。
宝马雕车④香满路 。
凤箫⑤声动,玉壶⑥光转,一夜鱼龙舞⑦ 。
蛾儿雪柳黄金缕⑧,
笑语盈盈⑨暗香⑩去 。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
2作品赏析
编辑
赏析1: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稼轩的这一首,却谁也不能视为可有可无,即此亦可谓豪杰了 。然究其实际,上片也不过渲染那一片热闹景况,并无特异独出之处 。看他写火树,固定的灯彩也 。写“星雨”,流动的烟火也 。若说好,就好在想象:是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的火树银花 。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又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烟火,先冲上云霄,复自空而落,真似陨星雨 。
然后写车马,写鼓乐,写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的载歌载舞、鱼龙曼衍的“社火”百戏,好不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 。其间“宝”也,“雕”也,“凤”也,“玉”也,种种丽字,总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盖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 。总之,稼轩此词,前半实无独到之胜可以大书特书 。
其精彩之笔,全在后半始见 。后片之笔,置景于后,不复赘述了,专门写人 。看他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这些盛妆的游女们,行走之间说笑个不停,纷纷走过去了,只有衣香犹在暗中飘散 。
这么些丽者,都非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皆无 。已经是没有什么希望了 。……忽然,眼光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侧,分明看见了,是她!是她!没有错,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还未归去,似有所待! 这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的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词人却如此本领,竟把它变成了笔痕墨影,永志弗灭!——读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彻悟:那上片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片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写,倘无此人在,那一切又有何意义与趣味呢!
多情的读者,至此不禁涔涔泪落 。此词原不可讲,一讲便成画蛇,破坏了那万金无价的人生幸福而又辛酸的一瞬的美好境界 。然而画蛇既成,还思添足:学文者莫忘留意,上片临末,已出“一夜”二字,这是何故?盖早已为寻他千百度说明了多少时光的苦心痴意,所以到得下片而出“灯火阑珊”,方才前早呼而后遥应,好象将他看作一个粗人壮士之流,岂不是贻误学人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