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族的传统节日与风俗习惯( 六 )



仙人湖

天水仙人湖位于天水市东南65公里处的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是仙人崖景区的知名景点,仙人崖地势险要,群峰峦嶂,岩石万仞,松桧成林,鸟语花香 。奇山、秀水、绿树、野花相映,涉足其间,确有身临仙境之感 。“仙水湖光”就是仙人崖景点以仙人湖为观赏景区而命名的,在仙人湖坐船行驶可以一览仙人崖所具有的北方的雄奇和南方的秀丽 。仙人湖依仙人崖旁,背靠麦积山,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仙人湖观赏可以欣赏到深蓝干净的天空下,深绿油沁的山和波光粼粼的湖水,心情顿时舒畅许多,仙人湖旁的山崖和湖边生长有许多美丽异常的花儿,不管是在湖边行走还是坐船在湖中划行都会被这美丽的景色吸引住 。仙人湖山山水水树屋重叠,形成人在画中游的梦幻景象,是不可多得的旅游景点 。

早餐:酒店自理 午餐:过锅瘾 晚餐:天水石莲谷鱼庄

第五天:天水 - 兰州 - 北京

黄河第一桥

在甘肃省兰州市白塔山下的黄河上,距兰州古城西北1公里,有一座贝雷式钢桁架公路桥,这是古老黄河上的第一座公路桥,号称“千古黄河第一桥”,也是仅迟于上海外白渡桥的全国第二座城市钢桥 。白塔山黄河铁桥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二月,宣统元年(1909年)六月竣工 。桥长230多米,宽7米多,平行弦杆贝雷式钢桁架为桥体,石墩石台,共有5跨 。桥面上铺2层木板,两边有扶栏,“旁便徒行,中驰舆马” 。桥的两端建有牌坊,上面横匾分别题有“三边利济”,“九曲安澜”的字样 。白塔山铁桥建成以前,原址曾有一座镇远浮桥,是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为军事目的首次建成的,成为西部和西北各省来往的要道 。但由于冬天黄河结冰,浮桥难以常年使用,每年都要冬天拆掉,夏天再建,很不方便,清朝官员很早就商议请外国商人修建黄河铁桥,但因索价太高而未能实现 。

早餐:酒店自理 午餐:中心广场自理 晚餐:家中自理
保安族节日习俗之网友问答释疑

保安族的传统节日与风俗习惯

文章插图

1、问:保安族民族目前大概有多少人?

答: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保安族人口数约为16505 。

2、问:保安族的语言是什么

答:保安族聚居区的保安族使用保安语,保安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大多数人兼通汉语,通用汉文 。保安语有11个元音,复元音较多,有26个辅音,其中5个辅音不稳定 。保安语在语法上名词、代词、数词和在句子里名物化的形容词以及形动词有格的范畴,谓语是句子的主要成分,可以单独构成句子 。语序是主语-宾语-谓语,定语多在中心语前,数量词做定语也可以在中心语后 。借词多,派生词较少 。

3、问:保安族的民族概况是什么

答:保安族聚居区位于甘肃、青海交界的积石山下,北临黄河 。保安族主要聚居在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境内,少数散居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各县和青海省的循化县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保安族人口数为16505 。聚居区的保安族使用保安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大多数人兼通汉语,通用汉文 。“保安”系本族自称 。旧时因信仰***教和风俗习惯与当地回族略同,而被称为“保安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0年根据本族自愿,定名为保安族 。

4、问:有什么特别的民族习俗?如保安族之类的??!!(急需谢谢!!)要民族的:特点、服饰、神话、节日,等等~~

答:据文献记载,明洪武四年(1400年),在今青海省同仁县保安城的西山曾建立保安堡 。“保安”是由地名演变为族名的 。他们原以驻军垦牧形式住在同仁境内隆务河两岸 。长期与当地东乡、撒拉、藏等族交往、通婚,而逐步形成发展为保安族 。保安族刀是保安族的传统手工业,反映着保安族人民性格的剽悍 。“保安刀”约有100多年的历史 。保安刀的生产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制作技艺高超,锋利耐用,精致美观 。著名的“双刀”和“双垒刀”的刀把,多用黄铜或红铜、牛骨垒叠而成,图案清雅美丽,享有“十样景”的赞语。
保安族是一个好客的民族,来了客人,要以最快的速度准备好茶饭款待客人,要把家中最好的食物拿出来招待,这是保安人最为重视的待客之道,客人满意了,主人才高兴 。在与客人谈话时,不能左顾右盼,不能玩弄胡须、抠鼻吐痰,更不能伸懒腰、打哈欠 。另外保安族非常尊重长者,忌子女不孝,长幼无序;吃饭要让长辈先吃,见到长辈要先问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