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蚯蚓适于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生活习性如何?把蚯蚓长时间放到干燥的环境或沙灰中会怎样?
2、蚯蚓的体表为什么要保持湿润 , 在实验中为什么要拿湿棉球擦拭蚯蚓体表?
3、大雨过后为什么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
4、蚯蚓是如何运动的?怎样区分蚯蚓的背、腹、前、后?
5、为什么蚯蚓必须在潮湿的土壤深层穴居?
6、蚯蚓是环节动物 , 身体分节有什么意义?
7、仔细观察蚯蚓身体一会儿变粗 , 一会儿变细 。变粗后移动位置(蠕动)
让学生充分理解:环肌收缩时 , 身体变细变长;环肌舒张时 , 纵肌收缩;身体变粗变短这一知识要点 。总结出蚯蚓适应陆地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征 。再结合沙蚕、水蛭得出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
第3课时
完成陆地生活动物类群的观察和概括 。鉴于兔与人同属哺乳动物 , 而有关人的知识已在七年级下册详细介绍过 , 因此本课时教学的侧重点是通过对兔的“观察与思考” , 总结出陆地生活的动物类群适应陆地环境的主要特点 , 并完成新课标中要求的关于哺乳动物主要特征的概括 。
一、观察外形
1.想一想 , 光靠体表的皮毛就能使兔子体温恒定吗?
2.测量兔子前、后肢的长度 。想一想 , 兔的跳跃与其前后肢长度有什么联系?
3.比较兔和狼的牙齿 , 想一想 , 二者的不同说明了什么?
兔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哺乳动物 , 因它长的可爱所以大家都很喜欢它 , 所以关于兔适于陆地生活的外部形态学生很容易说出来:(小组讨论分组发言)第一点:兔子的耳朵长(耳廓大便于收集声波)感觉器官发达 , 对外刺激反映灵敏 。第二点:有发达的四肢和肌肉(前肢短小 , 后肢强大 , 能支撑身体 , 适于跳跃运动)适于陆地生活 。体外被毛有保温作用 。第三点:兔的牙齿分化 , 臼齿发达 , 盲肠发达 , 适于磨碎粗纤维与草食性相适应 。第四点:母兔能下仔 , 且还能给小兔喂奶等 。二、观察兔的内部结构图
播放兔的内部结构图 , 并与人体的结构相比较 。
想一想 , 兔的心脏和肺的结构及部位与人体的相似吗?这说明了什么?兔的消化道与人体有什么差异?这说明了什么?
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 , 学生可以较轻松地运用所学知识概括总结出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在这里为“技能训练”——综合概括 , 提供素材)
总结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1.体表被毛 ,
2.心脏四腔 , 用肺呼吸 , 体温恒定 ,
3.有发达的四肢和肌肉 ,
4.用口捕食 , 口内有齿 , 齿有分化 ,
5.神经系统 , 感觉器官发达 。
对同学们的发言 , 教师及时评价与鼓励 , 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参与意识 。
关于动物栖息地的保护 , 有条件的可通过播放动物栖息地的破坏与保护的影像内容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 也可通过身边的实例 , 电视上资料来激发学生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野生动物关爱的情感态度 。
这篇初二上册生物陆地生活的动物说课稿就介绍到这里了 ,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5
一、教材分析
⑴教材内容、地位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18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中第1小节的内容 , 本节内容包括3个方面:1、微生物的特点;2、微生物的种类;3、微生物的生活 。
在初中生物学阶段 , 本节内容是学生了解微生物的第一课 , 在课程标准中虽没有独立的体现 , 却与今后授课的内容有着密切联系 , 特别对于十大主题中的《生物技术》 , 有一种奠基的作用 。
⑵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简述什么是微生物 , 列举常见微生物的类型;
2.概述微生物的生活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3.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 。
【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的课外探究活动和收集相关的资料 ,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的精神、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让学生课堂发言 , 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信息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 这是
推荐阅读
-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计划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计划
- 七年级下学期生物实验教学计划 八年级下学期生物实验教学计划
- 八年级还学地理吗 初二有没有地理
- 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
- 新学期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新学期八年级生物教学计划
- 八年级生物课堂教学计划
- 初一生物教学计划上册 初一生物理论课教学计划
- 八年级上册生物备课组教学计划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生物备课组教学计划
- 八年级历史教研组教学计划 八年级生物教研组教学计划
- 初二上册生物学科组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