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个人读后感心得8篇( 二 )



《儒林外史》中最令我敬佩的是奇女子沈琼枝,她被宋盐商骗去当妾,自我用了妙计出逃了 。在当时的传统观念中,女子始终与“弱”子联系在一齐,可是沈琼枝却恰恰相反,她不畏权贵,出逃后,她凭自我的满腹才情,写诗文出售,最终讨回了自我的清白,与宋家解除了婚约 。
《儒林外史》中描述了很多人物,读了之后,我感触万千,明白了什么是近墨者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孝子,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勇敢 。
儒林外史个人读后感心得4
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 。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这是《儒林外史》开头的几句 。可以说,这也是整本书的灵魂所在 。在五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课文《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 。教学中需要了解这篇课文的出处及相关的背景介绍,在给学生布置读名著的任务时,我也随之认真读了读 。这次的读书带有教学任务去读,在读中的思考也是围绕着教学中出现的相关细节 。因为这节课在学校上语文研究课,对这部著作只是粗浅的了解 。
在假期中,完全以一种放松的心情再次品读,感受颇深 。对于这部清代封建小说,鲁迅曾有过如此的评价 。“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 。”对于此,但却也深有同感 。“学而优则仕”,正是这句话害了一批又一批的读书人 。他们把读书当成敲门砖——“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圆如意,书中自有美娇娘……” 。为了金钱,为了财富,他们可以废寝忘食地读书,可以从黑发考到白发苍苍:八十岁才中了状元的梁灏,花白胡子还是“小友”的周进,考了几十年一朝中榜,欢喜疯了的范进……儒林中为了功名利禄,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又何止这几个?鲁迅先生称封建礼教为吃人的礼教,称封建科举制度为害人的制度 。
读书,其实强调的是一个漫长的求知过程 。王国维说得很好,读书分为三个境界:一是立志,二是奋斗,三是成功 。而儒林中的那些一心只为功名者,第一步——立志,就走错了 。在我看来,读书就是人在不断汲取精神食粮的过程 。其中最关键的在于吸收,然后再转化为自身的力量 。这与一日三餐的功效是一致的:吃饭,吸收营养,再促进自身生长 。只可惜,儒林中的某些学子们只注重“食”,即数十年如一日地读书,却忽视了吸收 。读书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敲开荣华富贵之门的工具 。一旦达到目的,这个工具也就毫无价值了 。这些人,即使读一辈子也不会有半点知识吸收转化成自身力量 。当然,“世人皆醉我独醒,举世浑浊我独清”的人在儒林中也不是没有 。王冕就是其中的一个 。他从小就因为家境贫寒而为邻人放牛 。在牛背上,他仍旧博览群书,更自学成为了画花卉的名笔 。但王冕性情不同,不求官爵 。能在功名面前,心如止水,不为所动,也只有王冕这些儒林中的凤毛鳞角了 。
对于封建社会中科举制度和官场的黑暗,儒林的堕落 。作者感到非常的感叹和痛心 。但作者同时也感到了自己做为一个民间学士,势单力薄的无奈 。对此他不能抵抗,他只能选择叹息多余激情澎湃的斗争 。吴敬梓用他的一枝老笔写尽了几百年儒林人士的悲痛叹息,写尽了作者一个一辈子盼望期许的盛世儒林 。作者希望他能激起,所有正直文人的内心共鸣,重寻儒林的那条正洁古路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的确堪称经典 。
一卷《儒林外史》,道尽了百年士林的风云雨雪,辛酸苦叹 。
儒林外史个人读后感心得5
《儒林外史》是一部讽刺小说,是一幅活生生的社会面貌图 。《儒林外史》把锋芒射社会写秀才举人、翰院名士、市井细民,并且是客观的、写实的,此刻读来,仍感叹不已 。
在当时认为举业高于一切,于是读书人便死作那些八股文,认为只要有了功名,便高人一等 。于是隐藏在这种心理背后的丑态被折射了出来,君不见那八十岁才中了状元的梁灏,花白胡子还是小友的周进,考了几十年一朝中榜,欢喜疯了的范进儒林中为了功名利禄,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又何止这几个?可是当他们考取了功名,真正为老百姓做事,当一个好官的又有几人呢?进士王惠被任命为南昌知府,他上任的第一件事,不是询问当地的治安,不是询问黎民生计,不是询问案件冤情而是查询地方人情,了解当地有什么特产,各种案件中有什么地方能够通融;之后定做了一把头号的库戥,将衙门中的六房书办统统传齐,问明了各项差事的余利,让大家将钱财归公 。从此,衙门内整天是一片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 。衙役和百姓一个个被打得魂飞魄散,睡梦中都战战兢兢 。而他本人的信条却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朝廷考察他的政绩时,竟一致认为他是江西的第一能员 。但与他们相比开头出现的王冕,中间出现风四老爹,结尾出现四大奇人 。他们全是没有任何社会地位、游离于统治秩序之外的平头百姓 。他们的冰清玉洁、古道热肠、淡泊明志,都与丑态百出的儒林和官场构成鲜明对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