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时|说它是国内最委屈大学,我不同意( 二 )


文章图片

聂老师认为 , 仅仅静态地对比一二线城市 , 必然会得出“一线城市的发展当然更好”的结论 , 但这也容易让人陷进死胡同 。
实际上 , 如果一线城市永远比二线城市好 , 二线城市也永远比三线城市好 , 便会出现所有人都涌向一线城市的趋势 。 长此以往的竞争结果是一线城市的机会被摊薄 , 使得它刚好等于二线城市 。 否则 , 二三线城市还会有人吗?
聂老师在提到 , 面对选择时 ,我们应该用动态的、博弈的角度方式来思考 。
因为“信息不对称”下的种种权衡与选择 , 将贯穿于你遇到的所有人生关卡 。
NO.1
“真的必须去一线城市吗?”
关于选择大学 , 聂老师打了个比方 , 读大学相当于加入一个知识精英的俱乐部 , 正如经济学理论所证明的 , 在我们所处的信息不对称的世界 , “教育的主要功能是信号发射” , 我们需要通过向外界发射信号——
比如你加入的“知识俱乐部”是否足够精英、你取得了什么样的学历等 , 来证明自己的优秀 。
相比进入社会参加工作 , 生活在校园中的学生不需过多考虑房租、生活费和交通成本 , 如果一所学校会集全国的知识精英 , 校友遍布全国 , 毕业生在各个城市找工作都能被认可 , 那它便不失为一个优质的信号 。
因为在提升学识的阶段时 , 学校本身的实力不应完全被城市因素所遮盖 , 能让人获得更好的教育的学校 , 足以成为更优的选择 。

工作时|说它是国内最委屈大学,我不同意
文章图片

必须去大城市读大学才能开拓眼界吗?
我更同意一位网友的观点:“不是城市决定你未来的发展 , 是你本身能为别人提供多少价值而决定 , 工作、人脉同理 , 这是一个价值交换的问题 。厉害的人在哪里都是厉害的人 , 而不是厉害的地方让平庸的人成为厉害的人 。 ”
同时 , 聂老师也指出 , 当你越接近需要考虑现实层面的就业阶段 , 地域因素将会上升 , 因为这时你将更需要把生活成本、个人发展纳入选择城市的考量 。
要明白的是 , 目标不同时 , 做决策的过程也应有所不同 , 即选择大学和选择工作落脚的城市的标准 , 不是完全一样的 。
NO.2
“信息既存在不对称 ,
也存在不平等 。 ”
选择报考哪所大学 , 也是一个与“信息不对称”作斗争的过程 。
首先要能获取足够的信息 。 有人直到填报志愿前夕 , 才开始抱着厚厚的历年录取分数统计册找学校;也有人早早向校友、业界前辈寻求介绍 , 从各个方面了解学校的学科发展、科研成果奖项、学生就业等的情况 。
上述两类人所认识到的大学 , 很可能完全不是同一个 。
如果把所有目光聚焦于考生层面炒热的“分数” , 很容易因盲从做出错误决定—— “人多的选择”并不等于“对的选择” 。 有些学校的录取分可能只因城市的热门而被过分抬高 , 反之 , 在同一分数的约束条件下 , 如果能冷静看待“盲从” , 你可能会收获性价比更高的选择 。

工作时|说它是国内最委屈大学,我不同意
文章图片

决策不仅和信息有关 , 也和人的能力有关 。 就像很多人知道贸易战是什么 , 但并非所有人都能从贸易战推测出当下的就业热点、就业形势会发生什么变化 。
不过 , 聂老师在《一切皆契约:真实世界中的博弈与决策》所强调的“信息不对称”有一个重要原因 , 是信息不平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