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学校劳动教育常态化需整体推进

北京市海淀区五一小学建校日期是5月1日 , 学校血脉里流动着劳动教育的基因 。 从学校早期实施劳动教育、母爱教育 , 到后期倡导自力更生 , 再到现在实施奠基教育、幸福素养教育 , 学校的教育文化在传承 , 劳动育人的初心始终没变 。
多年来 , 学校坚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 , 继承并发扬部队子弟校的劳动教育传统和红色精神 , 大胆创新 , 扎实实践 , 融通“五育” , 不断推动学校劳动教育迈上新台阶 。
传承劳动育人文化
构建劳动教育体系
进入新时代 , 我们更深刻认识到劳动教育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独特性与重要性 。 学校党政工团全面协同 , 成立劳动教育项目组 , 制定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 全面规划新时期学校劳动教育工作 。
学校启动劳动教育体制机制建设工作 , 完善相关公约、制度 , 构建符合“五育并举”思想的新时期劳动教育体系 , 实现学校劳动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系统化、全程化 。 学校高度重视并确保劳动教育师资、经费、场地、设备的投入 , 包括增设专职教师、建设专业教室、开发劳育资源等 , 有效推动了劳动教育走向深入 。
今天 , 我们在校园能看到一个开放式的小园子——“金苹果”乐园 , 它承载着五一人对劳动教育的美好记忆 , 代表着我们对学校劳动教育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 表达着我们对孩子们平安健康的祝福和善于思考的期待 , 是学校在新时代全面推进劳动教育、塑造“金苹果”劳动教育品牌的象征 。
学校形成了“金苹果”劳动教育体系的顶层设计 , 构建了劳动教育“3433”模式 , 即“三路径、四领域、三实践、三行动” , 分别指从整体设计角度规划的学科渗透、课程实践和活动体验三条实施路径 , 劳育与德、智、体、美四育的融合 , 生活生产、艺术创造和科技创新三类劳动实践 , 在低中高年级开展的“创美、励耕、云帆”三大主题体验活动 。
体系的构建 , 进一步明确并规范了学校劳动教育实施的内容与路径:学科渗透方面 , 系统梳理各学科教材中与劳育相关的内容 , 汇总成表 , 组织教师开展全学科、全学段精品课例的研究、打磨、推广;课程实践方面 , 开设巧手家政、快乐种植等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时代意义的劳育课程 , 学生劳动课平均每周达到1课时以上;活动体验方面 , 开展系列劳育主题活动 , 建立劳动公约 , 设置校园清洁日 , 组织劳动节 , 开展大国工匠系列活动等 ,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技能、感受劳动的意义 。
为确保落地实施 , 学校同步推进两项工作:一是探索评价体系 。 学校以表现性评价为基本手段 , 将学生劳动素养纳入综合素质评价 , 为学生在家的劳动实践设计“五星评价表” , 在学校的劳动实践归入“幸福星光评价” 。 在部分班级尝试使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评价与反馈 。 二是探索构建家校社协同机制 , 如定期组织家务劳动展评活动 , 开展志愿服务与公益性服务活动等 , 强化了家校社之间的联系 , 深化了学生对真实社会生活的了解 , 提升了学生对劳动价值的认知 。
拓展劳动教育空间
加强队伍建设
学校通过基地建设、队伍建设等举措 , 不断拓展劳动教育空间、夯实劳动教育发展基础 。
学校自建校以来就十分重视劳动教育 , 在劳动实践专业场所和设施设置上有较强的先天优势 。 这些年 , 学校先后配置了趣味建筑、家政等一批劳动实践专业教室 , 目前 , 学校仅本校区就有劳动教育专业教室十余间 。 近两年 , 为弥补校内种植用地的不足 , 学校在属地街道等部门支持下扩建了种植园 。 这些种植园已成为孩子们在校内开展种植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 。 学校还与尚大沃联福农场、稻香湖非遗科学城、厚泽食育教育基地等十余家单位保持长期合作 , 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