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以“融合育人”推动教育实践变革( 二 )


转:课堂模式转型重构 。 区域推进“融合育人”的课堂教学改革 , 就意味着必须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思想、逻辑与框架重构日常课堂教学 。 一是组建研究团队 , 由华东师大专家团队、学科教研员和百名骨干教师组成 , 形成种子力量 。 二是强化理论培训 , 两周一次 , 先后开展了“五育融合课堂教学设计”“‘融合育人’视角下课堂教学推进逻辑”“体育育人理念下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路径与实施策略”等系列专题培训 , 提升了教师对“融合育人”教学理论的认识 。 三是开展课堂实验 , 以课例研究为基本策略 , 通过备课、说课、上课、评课、写课等过程 , 以及“课堂实验—教研反思—重建课堂”等策略 , 在教学目标设定、教材解读、学情研究、教学方法与流程、教学评价等关键环节 , 注重“融合育人”理念落实 , 形成了教学设计框架、评价与指导要点及相关理论 。 四是开展研讨活动 , 发挥种子教师作用 , 以学科教研方式举行“融合育人”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 为全面推进课堂转型奠定基础 。
融:资源平台深度融合 。 “融合育人”的原动力在于建立教育内部系统、教育外部系统和教育内外联合系统的关联 。 近年来 , 金山区进一步打破资源壁垒 , 构建起区域资源平台深度融合的支持系统 。 一是打通校内外边界 , 创新家校合作育人模式 。 2014年起 , 金山区建立了区家庭教育促进会引领、地区家庭教育联盟、学校三级家委会协同的共育网络 。 创建了《我们的孩子》家庭教育专题网站、“鑫之家”“家长慧”等指导途径 , 初步构建起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 二是打通行政边界 , 推动体教深度融合 。 2016年 , 区教育局、体育局携手成立青少年体育工作办公室 , 实现资源、活动、评价的一体化 , 优化了青少年体育素养培养模式 。 三是打通系统内外边界 , 构建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 2016年起 , 先后成立区学校少年宫联盟和区青少年实践活动中心 , 现联盟拥有学校少年宫36所 , 社会成立单位17个 。 中心开发7条实践线路、30家实践基地、60门实践课程 , 目前实践活动中心已成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 。 联盟和中心为学生搭建了丰富的校外活动和研学实践平台 。 四是打通部门职责边界 , 形成教育行政协同机制 。 成立区德育发展中心 。 该中心立足“融合育人”制度设计、项目研究、特色推动功能 , 优化区域实施路径 , 推动融合育人工作深入开展 。
护:评价机制保驾护航 。 构建教育评价体系 , 为区域实践“融合育人”保驾护航 , 金山教育开启了“点”“线”“面”多维度探索 。 一是“点”上持续优化区域绿色指标、学生体质和艺术素养等项目检测与评估 , 推进各育健康发展 。 二是“线”上以“融合育人”理念开展学校课程方案及合格、特色、精品三类课程评选活动 , 引导学校完善课程体系 。 三是“面”上整体建构“融合育人”评估框架 , 发挥教育督导功能 , 开展专项督导 , 保障“融合育人”健康发展 。
(作者系上海市金山区德育发展中心主任)
《中国教师报》2022年01月05日第5版
作者:胡卫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