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多元构建作业新样态

为贯彻落实“双减”政策 ,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将作业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建立长效机制 , 既做好管理的顶层设计 , 又对作业设计的实践样态进行反馈与分析 , 不断夯实关键环节 , 真正实现减负提质增效 。
在顶层设计层面 , 学校强调管理的制度化和可视化 。 一是细化管理条例 , 建立作业公示栏 。 学校制定了《“双减”背景下东师附小学生作业管理细则》 , 明确作业布置公开化、作业数量和作业时间合理化、作业形式多样化、作业评价批改规范化的相关要求 。 年级组利用集体备课时间重点研究作业内容、形式及分层设计 , 班级作业加强横向统筹 , 语数外教师要“有沟通、有避让” , 保证作业总量不超时、作业形式不单调 。 年级组根据学生需求、教学内容、素养达成等 , 多维度确定作业类型 , 比如基础巩固作业、分层拓展作业、阅读积累作业、实践应用作业、单元主题作业等 。 学校还提出课堂练习和书面作业在校完成 , 非书面作业每学科累计不超过2-3项的明确要求 。
【过程|多元构建作业新样态】二是统整优质资源 , 建立“作业资源库” 。 为了实现作业资源共享 , 学校开展学期初作业设计交流、学期中作业主题沙龙、学期末作业交流展览等活动 , 以评价交流促进作业改革 。 学校建立“作业资源库”收录教师的优质作业 , 便于教师互相学习交流 , 还会根据学生学习需求不断更新作业形式、完善作业设计 。 不同年级的同类作业以资源包形式收录在资源库 , 凸显作业设计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 也让一份作业融合多个知识点、多个素养项、多个学科内容 , 帮助学生形成网状学习面 。
就具体的实践样态而言 , 学校强调“提趣增效” , 突出作业设计的多元化和多样化 。 基础巩固类作业 , 关注学生参与的趣味性 。 这类作业是对课内学习的巩固复习 , 以激发学生趣味为主 , 让学生在“乐玩”中实现“乐学” 。 比如数学学科“乘法口诀的桌游游戏” , 学生在参与中巩固记忆乘法口诀 , “小玩家”可以通过积分排名榜实现自我评价 。
探究实践类作业 , 关注情境创设的真实性 。 这类作业以解决问题为核心 , 在学生探究、体验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应用 。 各学科以真实的生活情境为依托 , 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为目标 , 侧重对学生亲身体验与实践训练的评价 。 例如 , 数学学科“假日实践作业清单”以菜单选择的方式将作业呈现给学生 , 建议学生自主选择并积极体验清单上的作业内容 。 清单中的各个项目承载了探究实践类作业的实践性、活动性、多样性、趣味性、体验性、感悟性、交流性等功能 。
分层类作业 , 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性 。 为了满足学生在学习起点、学力水平、学习特征以及兴趣、习惯上的差异 , 分层作业的类型分为基础类、提高类、挑战类 , 以“学生选择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 既注重学习结果 , 又注重学习过程 , 让每个学生都能收获自信 。 以语文学科“小豆芽生长记”观察记录卡为例:A层观察卡自由记录小豆芽的生长变化 , 尊重学生独特的观察视角和个性的表达需求;B层观察卡根据观察要点提示并记录小豆芽的生长变化 , 给学生提供观察的方向;C层观察卡为补白式观察记录 , 为学生提供观察的框架 , 学生填写具体变化即可 。 分层观察卡让学生将自身感受融入观察过程 , 激活了语文学习与真实生活、经验世界之间的联系 , 珍视学生的个性体验和独特发现 。
跨学科项目式作业 , 关注学科之间的融合性 。 这类作业以学生为主体 , 凸显学科之间的融合与统整 。 比如作业“‘志’长春” , 要求学生为长春的景点设计标志、制作文创产品 , 融合了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的内容 。 语文学科设计了撰写设计理念作业 , 以叶圣陶提出的“说明白”为评价标准 , 进行过程性评价;英语学科设计了口语练习作业 , 要求学生用简单的句子描述标志的外观和内涵;数学学科要求学生用学习过的统计知识进行调查分析 , 探讨“哪种文创产品更受欢迎”“制作哪种文创产品收益会更大”等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