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所处的范围是可变的 , 当问题的讨论范围聚焦到数学中 , 且不限于数字“0”时 , “0”又代表了什么?教师要在课前准备相关的图片、道具等 , 带领全班同学展开头脑风暴 。 当学生有新想法时 , 请学生以画图或用实物的形式来表示 , 最后让每个同学独立完成《关于“0”的报告》 。
在讨论与总结环节 , 教师让学生再次考虑“0”是什么 , 并用分类的方法对“0”进行界定 。 在界定的过程中 ,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范围下定义 , 例如 , 如果把“0”看成一个形状 , 它可以是生活中的很多物体;如果把“0”看成是生活中的某些特定含义 , 可以表示起点等……以这样的方式完成报告 。
最后 , 教师再引导学生对本节活动课所学内容进行简要回顾 , 总结自己的收获并学会在不同的现实情境中找到“0” , 理解其含义 。
文章图片
在这节课中 , 我们能看到形态分析法融于教学过程的方式 。 而在要对各种构想进行分析并加以组合时 , 也存在六个可参考的步骤:
选择各种要素 。
列出各种要素的特性 。
发展评估的标准 。
检验多种组合 。
检查核对其他资源 。
进一步找出最佳的构想 。
2、归类法
归类法是发现并注意事物的多种属性或特性 , 并以此为根据加以归类的方法 。 这些属性包括事物的固有特质、相似的情境、传统的看法或象征性的意义 。
文章图片
在《画“风”》《“0”是什么》两节课中 , 我们也能看到归类法的运用 。 教授《画“风”》时 ,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风的等级、风给人的感受、风中的事物等方面的问题;在学生交流作品的同时 , 又通过思维导图进行记录 , 引导学生对方法进行分类 , 这都是归类法的体现 。 教授《“0”是什么》时 , 教师在讨论与总结环节让学生根据“0”存在的不同范围 , 用分类的方法对“0”进行界定 。
而作为整理材料的一种方法 , 分类要与所进行的工作或研究的目的密切相关 , 因此我们需要判断什么时候适合运用归类法 , 这里给出四条判断依据:
一是分类是否有明确的依据 。
二是分类是否穷尽所有的可能性 。
三是分类是否具有层次性 。
四是分类是否有助于工作的完成 。
此外 , 给千奇百怪的事物分类 , 还涉及了分类所依据的标准是否恰当 , 是否只有一种最好的分类方法的问题 。
上述两节课 , 除了能为发散与集中策略的运用提供形象的参考 , 也体现了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在创造性的过程中是循环往复的灵活过程 。 此外 , 一语不能践 , 万卷徒空虚 , 让策略真正发挥效果 , 有效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重点应该是教师将策略与教学相结合 , 在实践中探索和完善适合实际情况的教学策略 。
本文部分重点内容取材自“学思维”活动课程
版权说明:本文为思维智汇原创稿件 , 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推荐阅读
- 纳税|思政为魂夯实财税课程育人基石
- 体育类|邢台襄都区暂停体育类培训机构线下教学活动
- 课程|坊子区实验学校:家校携手,共筑孩子美好明天
- |快乐无纸笔,我来闯关啦——三门峡市第一小学开展一、二年级无纸笔测试活动
- 宁波|宁波慈溪出台中小学寒假劳动教育十项活动指南
- 管理|2022年美国大学就业最佳专业TOP30发布!主要集中在这三大领域…
- 时间|隆回县六都寨镇中心小学开展寒假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活动
- 教育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展示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儿童发展心理学》
- 毕业生|战疫助就业 服务不掉线——西安财经大学深入开展疫情期间毕业生就业系列活动
- 社会科学|最新,2022约克大学语言课程开放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