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 , 孩子在复学一段时间后 , 又回家了 。
司徒明镜参与过很多期家长训练营 , 她关注到市场上很多课程 , 正是抓住了家长想要急于求成 , 解决孩子问题的心态 , 出现了很多“包好”“X天见效”这样绝对化和极端的描述 。 “家长看到这些话一定要慎重” , 在司徒明镜和同事们日常的治疗当中 , 深知每个人的情况不同 , 都需要很长一段过程 , “不可能很快解决问题” 。
“很多家长只会关注到行为表象” , 司徒明镜工作中遇到的家长常常只看到孩子沉迷游戏、厌学、不愿意交流 , “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双方的沟通已经形成障碍 , 是需要调整的 。 ”
叶琳是在很长时间之后 , 才意识到自己只想解决问题 , 改变孩子 , 让他意识到不上学是一种错误的行为 , 而从来没有想过孩子为什么不去上学 。
她后悔没有一次问过孩子在学校里的真实情况 , 会不会和同学们脱节了 , 学业压力大不大 , 作业完成不了能不能承受老师批评 。
叶琳猜测儿子是从初中住院开始放松学习的 。 孩子从小就有哮喘病 , 初中离开老家去成都上学之后越发严重 。 短短两年时间里 , 孩子在医院住过10多次 , 最长的时候需要待一个多月 。 因为并发症孩子常常要辗转于呼吸科、消化内科 , 还曾进过ICU 。 长期离开学校的日子里 , 大家都对他学业放心不下 , 孩子早期还会主动要求回学校参加考试 , 但成绩还是从前几名 , 逐渐下降 , 最后一次考试孩子成绩已经是倒数 。
到现在 , 叶琳依旧没有和儿子聊过离开学校的原因 , 她害怕再次激怒孩子 。
她把注意力放在家庭教育培训上 , 有时候孩子说饿了 , 她都会随口敷衍 , 让孩子自己解决 。 听课的手机被儿子气冲冲地摔在地上 。 最后 , 孩子又重新回到自己的游戏世界 。
“又错了 。 ”叶琳心想自己肯定又成为老师嘴里那类不在乎孩子需求的家长 。
焦虑
在进行亲子教育现状的研究时 , 陈建翔发现 , 安全感是孩子的第一需要 。 他们对一个安宁、稳定、祥和的家庭环境的需求 , 远远超过对“更专业、更权威、更优质指导”的需求 。 中国家庭教育首当其冲的问题是让家长“安心” , 让家庭安定 。
但让焦虑的家长变得安心 , 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和叶琳报名同一个训练营的李兴淇说 , 女儿上幼儿园时 , 她发现身边和女儿年龄相仿的孩子 , 总会有一些让家长无法理解的行为 。 有的孩子每次回家都必须要自己按电梯楼层 , 只要是其他人做了这件事 , 孩子就会从电梯间一直吼叫着回家 。 为了安抚孩子的情绪 , 有时甚至需要全家人一起重新回到电梯间 , 让他按按钮 。 还有的孩子 , 晚上睡觉前要把衣服按照指定的位置摆放 , 不然就会焦虑到失眠 。
李兴淇在书中了解到 , 这些行为大概率是因为孩子正处于特定的敏感期 。 她没有在女儿身上发现这些敏感期带来的明显行为 , 她开始担心孩子是不是发育迟缓 。
让她产生焦虑的时候有很多 。 发现孩子做作业注意力无法集中 , 她就会联想到考场上也出现这种情况 , 最后导致成绩下滑 。 她发现孩子看东西吃力 , 但在被检查出近视之前 , 一直说自己能够看清楚黑板上的字 。 孩子的隐瞒和沉默 , 让她担心孩子以后要是遇到了校园霸凌 , 会不会也保持沉默 。
学过心理学的她知道 , 大多时候女儿的沉默 , 正是因为自己是一个急躁又情绪化的母亲 。 她总是抑制不住地对孩子发火 , 一生气就会大吼大叫 , 女儿有时被吓得不自觉地哆嗦 。
周洋也是训练营的一员 。 她把《不管教的勇气》放在床头 , 睡前看 , 赶地铁的时候听音频版 , 书里告诉她作为家长尽量少参与孩子学习的事 。 这是她无法办到的事情 。
推荐阅读
-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工作十年后,才发现老师和公务员竟有这么大的差距,你选对了吗?
- 数学|称平行线能相交的数学奇才,遭质疑郁郁而终,其理论12年后被证实
- 本科生|仅4.3%本科生毕业后月入过万:钱好挣,是年轻人最大的错觉
- 基础教育|又一“铁饭碗”招聘,工作稳定福利好,有望拿50万安家费和补贴
- 教育部|终于轮到高中生“减负”了,教学进度将大幅调整,教育部已有通知
- 质量|学校有规模,教育才有质量,解决乡村“麻雀小学”问题,刻不容缓
- 公司|成人学历培训机构虎硕教育停止营业:运营压力大不堪重负
- 教育|《新机遇下职业教育的增速与展望》论坛实录-于红岩
- 技能|《新机遇下职业教育的增速与展望》论坛实录-王安屹
- 教育部|吕梁市教育局通知:做好寒假期间“双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