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自然之翼 | 回归自然,敬畏生命( 二 )



博物|自然之翼 | 回归自然,敬畏生命
文章图片

( 项目组学生汇报)
正是这样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组织结构 , 使孩子在学习中体验了合作 , 较好解决了大多数独生子女不善于合作 , 不会合作的问题 。
其三 , 新的评价维度、新的评价方式与评价标准 。 评价博物选修课学习的结果评价不是采用试卷纸笔测试的方法 , 而是以项目小组共同完成课题后提交报告 , 在全体大会上进行汇报和答辩的方式进行 。
博物选修课的学习、研究以及成果展示是多维度的:课前有必要的论证 , 学习和研究过程要有必要的记录 , 结论要结合记录的数据分析和研究才能够被认可 。 这些都是对博物选修课学习进行评价的必要内容 。 因此 , 这样的学习同时产生了新的评价 。

博物|自然之翼 | 回归自然,敬畏生命
文章图片

( 项目组学生汇报)
由于重视博物选修课的学习过程 , 评价就不仅仅看课题的最终结果 , 而是对过程诸因素进行评价 。 由于在博物选修课的学习中每个人分别承担不同的内容 , 因此 , 对博物选修课成果的汇报 , 不是对其中某一个人的评价 , 而是对群体的整体评价;博物选修课不再是纸笔测试那种个人名次的评价 , 而是对群体协作精神和合作成果的整体评价 。 在这种评价方式和评价体系中 , 每个学生都得到展示自己的空间和平台 , 都得到应有的肯定 , 每个人都是成功者 。
在这种新的多维度评价方式中 , 每个学生都得到大家全面的评价 , 既看到了自己的发展与成果 , 也明确了进一步发展、努力的方向 。
2. 博物选修课的另一突出特点就是既以大自然为课堂 , 也以大自然为课题 。
除去前面谈到博物选修课学习中的几点全新特点 , 另一突出特点就是既以大自然为课堂 , 也以大自然为课题 。 这个特点决定了学生生活、体验在其中;在体验、感悟过程中发现和确立课题 , 研究在其中;由于以大自然为课题 , 学生在生活、感悟和研究过程中 , 进一步理解和认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 认识了人与生命的关系 , 为他们更加全面、健康的发展奠定基础 。
3. 成果集结成册 , 命名为“自然之翼” 。
每一学年结束时 , 我们都会将本年度学生的考察报告 , 以及课程组织者对课程的总结和夏令营活动等内容汇编成册 。 学年考察文集的名字叫做“自然之翼” 。 这个文集是对课程教学过程和阶段性成果的记录 , 是体现师生参与课程的实践、思考与收获的文集 。 其中的图文均为师生原创作品 。
此文集不是科研论文的汇集 , 不盲目追求科研层次的成果和表达方式 , 但要求报告或文章具备必要的求实素养和人文品味 。 每学年一册的《自然之翼》记录了孩子们艰苦的历程 , 同时也展示了他们取得的成果 , 成为学生完成课程的骄傲的标志 , 成为学生争相珍藏的宝物 。
4. 课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博物选修课是一门综合实践课程 , 除去注重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直接观察、记录与思考 , 正确使用相关的工具与技术 , 强调学生的体验和感悟 , 让学生去自然中学习知识与技能 , 更重要的目的在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和情感 , 培养学生正确的自然观和价值观 。
博物选修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 尊重学生的兴趣与个性 , 赋予学生自主选择研习方向的权力 , 为学生创设多渠道、多方式自主掌握知识及发展能力的条件 。 在学习过程中 , 学生根据兴趣爱好组成专业小组 , 一起观察自然 , 学习相关内容 。 在此过程中 , 不仅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得到发展 , 自我管理和野外生存能力得到提高 , 而且在接触、感悟自然的过程中 , 更加热爱自然 , 对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有了更加具体和深入的理解 。 他们初步建立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人与自然和谐持续发展的思想 , 并在具体活动中不断体现出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