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复旦事件”后,在美国端7年盘子的数学天才,为何屡次被提起?( 二 )


以这样的题目作为博士论文 , 显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 但出人意料 , 张益唐只用了两年 , 就得到了关于雅可比猜想的一些“结果” 。 这在数学界可是一个热门的话题 , 许多专家都对张益唐的证明十分感兴趣 。 结果 , 在专家们的审查下 , 悲剧发生了 。 张益唐的证明里引用了导师莫宗坚的一个已经发表的成果 , 专家们仔细审查后发现 , 他导师的这个成果 , 竟是错误的!毫无疑问 , 这篇建立在错误理论上的论文 , 失去了它该有的价值 。 导师莫宗坚的名誉和已取得的一些学术成就 , 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 师徒二人的关系因此降到了冰点 。
最后 , 在张益唐读博的第七年 , 他才终于获得了普渡大学的博士学位 , 并且 , 因为师生关系不融洽 , 他没能拿到导师的推荐信 。 一没有推荐信 , 二没有高质量的学术成果 , 更何况还是在异乡美国 , 张益唐毕业后四处碰壁 , 没有任何一家学校或科研机构愿意录用他 。 他从一个备受瞩目的天才 , 一下子沦为了被世界遗弃的孤儿 。 3、“没有成果 , 回国会受到歧视”
为了生活 , 张益唐在很多地方打过零工 。 送过外卖 , 端过盘子 , 做过收银员 , 有很长一段时间 , 都住在阴暗的地下室里 。 生活虽然艰苦 , 但他从未放弃对数学的热爱 。 无数个夜晚 , 他在昏黄的台灯下埋头钻研学术难题 , 那一个个复杂的公式推论 , 成了他阴暗岁月里的唯一慰藉 。 【数学|“复旦事件”后,在美国端7年盘子的数学天才,为何屡次被提起?】
●张益唐在沙滩上散步 , 并写下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北大校长丁石孙得知了张益唐的困境 , 邀请他回北大任教 。 但他拒绝了 。 他觉得自己没有研究出什么大的成果 , 回到国内后会受到歧视 。 他想争一口气 。 这样的日子一晃就是7年 。 1999年 , 在英特尔公司工作的校友唐朴祁 , 找到张益唐 , 请他解决一个数学问题 。 张益唐只用了一个星期 , 就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 , 这让唐朴祁惊觉 , 7年过去了 , 自己的老同学 , 依然是那个才华横溢的数学天才!
●张益唐(右)和唐朴祁在唐朴祁和另一位校友葛力明的引荐下 , 张益唐进入新罕布什尔大学 , 担任临时讲师 。 然而除了数学 , 似乎没有什么事情能够勾起张益唐的兴趣了 。 熬了好几年 , 张益唐才终于转成了正式讲师 。 4、泣血之作 , 数学“扫地僧”一文成名张益唐在新罕布什尔大学默默无闻地干了14年 。 相比打零工的日子 , 他的生活条件改善了许多 。 不变的 , 是他对数学一如既往的热情 。 闲暇的时候 , 张益唐总是在草纸上算着什么 , 整个人孤独而安静 , 安静到几乎不会有人注意到他的存在 。 48岁这年 , 他和一位华裔姑娘结了婚 。 姑娘名叫孙雅玲 , 是纽约一家中餐厅的服务生 。 她看不懂他的研究 , 但她理解他的为人 , 她能做的 , 就是尽量不去妨碍他 。
●张益唐和妻子
2013年4月 , 凝聚着张益唐多年心血的力作《素数间的有界距离》诞生 , 一举轰动了整个数学界 。 他的研究 , 在“孪生素数猜想”这个此前没有数学家能够实质推动的著名问题上 , 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 , 突破了困扰数学界近两个世纪的难题 。 一个有意思的比喻是 , 张益唐的研究成果 , 相当于是将“大海捞针”这件事 , 简化成了“水塘捞针” 。 并且 , 张益唐给出的方法 , 还可以将“水塘捞针” , 继续简化成“浴缸捞针”“水桶捞针”“水杯捞针” , 直至这个针被彻底捞出来 。
数学界最高期刊《数学年刊》以评选严格著称 , 几乎所有论文都要1到2年的审核时间 , 但张益唐这篇论文 , 只用了3个星期就被该刊采纳 , 创下了历史纪录 。 数论界顶级专家亨利·伊万尼克 , 罕见地公开了自己审稿人的身份 , 并高调地表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