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欣媛|?她的学生用作文“写”来了一座桥 | 电讯青春特刊

【编者按】想必很多人都已经注意到 , 大量“90后”“80后”年轻人站上讲台后 , 关于教师群体的一些刻板印象正在被打破 。 虽然工作依然辛苦 , 但他们不再是苦哈哈的形象 , 更多展现出积极、阳光、向上的一面;他们不再“千人一面” , 而是各有个性、各显神通 , 越来越多元化 。 9月10日 , 《新华每日电讯》副刊部与融媒中心联合推出第6期《新青年@新时代》青春特刊 , 讲述几位青年教师的故事!
来源:9月10日《新华每日电讯》
采访人员:新华每日电讯刘梦妮
一条清澈的小溪 , 从湘西大山深处的窝棚溪村蜿蜒而过 , 一座水泥桥 , 联通了小溪两岸 , 方便了村里孩子们上学 , 也让村民能随时随地去对岸办事购物 , 甚至带动了整村的脱贫 。
这座桥的修建 , 缘起于村里一位女孩的课堂作文《溪边住着希望》 。 女孩名叫杜欣媛 , 写这篇作文时 , 她是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明溪口镇芙蓉学校初中三年级学生 , 她的语文老师杜远薇 , 是一名“90后”乡村教师 。
“杜欣媛写作文 , 为自己的村庄写出了一座桥 。 还有更多学生 , 他们通过学习给家乡带来变化 , 也改变了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 而这就是我们乡村教师付出的意义吧 。 ”如今已是芙蓉学校副校长的杜远薇 , 目睹了很多乡村孩子通过教育 , 拥有了不一样的人生 。

杜欣媛|?她的学生用作文“写”来了一座桥 | 电讯青春特刊
文章图片

杜远薇和学生 。 受访者供图
一篇作文写出一座桥
“这篇作文是一篇课堂练习 , 交上来后 , 我觉得视角独特 , 文字感人 , 就推荐到沅陵县政府网发表 , 引起大家关注” , 杜远薇介绍 , 2017年9月 , 杜欣媛从父母打工的城市转学回来 , 在初二插班 , 成了自己的学生 。 一开始 , 杜欣媛非常内向 , 成绩中等偏上 , 作文也没有这么突出 。
“那时 , 学校开始推行书香教育 , 杜欣媛收获很大 。 ”杜远薇说 , 经过近两年的学习 , 杜欣媛进步非常明显 , 这篇文章是她在初三下学期写的 , 当时已临近中考 。
学生写出好的课堂作文 , 杜远薇会帮助他们投稿 。 “如果能发表 , 对孩子们来说会是一个巨大的鼓励 。 ”为杜欣媛投稿也是如此 , “我想让她知道自己很优秀 , 对中考更有信心 。 ”
只是谁都没有想到 , 这篇课堂作文能获得那么大的反响 。
杜欣媛在作文中 , 讲述了放学路上遇到大雨后 , 溪水的上涨和自己的焦急 , “溪水一点一点地变黄 , 我的心中不免焦急起来”“‘不要涨水 , 不要涨水 , 不要涨水’……我不停地祈祷”“溪水由黄而浑浊 , 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朝我奔腾而来”……
平时 , 小溪的水比较浅 , 村里孩子们上下学 , 还能脱下鞋子蹚水而过 , 但一到下雨 , 溪水便迅速上涨 , 如杜欣媛作文中所述 , 溪面宽阔 , 水流迅疾 。 这时去对岸 , 需要绕两个多小时的路 , 越山岭穿荆棘 。
作文最后 , 靠一位在政府帮助下开上扶贫船的摆渡人 , 杜欣媛顺利回了家 。 但溪水的湍急 , 孩子上下学的不便 , 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

杜欣媛|?她的学生用作文“写”来了一座桥 | 电讯青春特刊
文章图片

作文后来被《怀化日报》转载 。 受访者供图
这篇作文引起当地政府和驻村扶贫干部的重视 , 大家募资300多万元 , 在溪上建起了一座水泥桥 。 “有了这座桥 , 窝棚溪村的学生上学方便多了” , 杜远薇告诉采访人员 , 不仅如此 , 村里的特产野生核桃 , 也能通过公路直接运输出去 , 全村50多户人家因而实现整体脱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