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报志愿,选城市还是选大学?一篇文章说清楚( 二 )


相对来说 , 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 , 或成都、杭州、武汉、西安等“新一线城市”以及区域中心城市等就读的大学生 , 将享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 在那里耳濡目染了四年 , 其眼界和认知都会与所在城市同步 , 自然留在本城发展的机会也会更大 , 也更容易融入其中 。 反之 , 如果在三线、四线城市读书 , 毕业后再到一线城市工作和生活 , 遇到的困难就会多一些 。
对于成绩不太理想的考生 , 也要优选好城市 。 当考生成绩不理想 , 但还想在未来冲一冲、搏一搏 , 只要保留着足够劲头 , 四年时间 , 重振精神 , 足够重启人生 , 找回自信 。
对于这些同学 , 选择城市要重点考虑两点:
第一 , 是找自己的特长 。 很多同学在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方面都很强 。 如果在大城市就读 , 读书期间 , 主动接触社会、努力创业 , 发挥自己的特长 , 毕业后 , 也有不错的发展 。
第二 , 要选择一些出国氛围比较浓厚的城市 。 考虑到考生选择的本科院校声誉不是很强 , 国内考研也不占优势 , 但可以努力学习 , 争取到国外读研 。 一旦国外留学成功 , 回国以后 , 也可以大有作为 。

考生|报志愿,选城市还是选大学?一篇文章说清楚
文章图片

选大学还是城市?辩证的看待大学发展
当然 , 我们也要哲学地看待大学发展 。 大学发展与高考成绩既有关系 , 也没有关系 , 主要看我们如何规划四年大学时间 。 选择志愿 , 也要学会另辟蹊径 , 走不同的道路 , 可能有柳暗花明 。
第一 , 要学会将自己置身并不熟悉的文化中 , 锤炼能力 , 让自己成熟的更快更早 。
每一个同学都是在自己熟悉的文化中生活和学习 , 所谓熟悉 , 多数指的是自己的家乡文化 , 但也有一些同学随着父母迁移到新城市 , 或者因国家政策而到了新城市学习 。 前者基本是家乡文化背景下长大的 , 而后者虽经历了两种文化 , 但他们对家乡文化的印象也模糊了 。
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 , 读大学 , 就是去经历新的文化 , 新的文化熏陶中 , 有学习、有交融 , 也有碰撞 。 一个建议是:寻找特色更强或者迥异的文化中锤炼自己 。 比如性格相对细腻的同学可以去比较粗犷的地区学习 , 而文化相对粗犷的考生 , 可选择去比较文化细腻的地区去学习 。
按照霍夫斯泰德的文化比较学 , 权力距离文化指数较高的地区 , 可以去权力距离指数较低的地区 , 不确定性文化指数较高的地区 , 可以去不确定性指数较低的地区 。 当然 , 我们必须承认 , 全国性招生的大学 , 相比只招收本地生源的大学 , 拥有更丰富的文化多元性 , 也可以弥补这个短板 。
第二 , 到艰苦的地方去 , 为励志而选择 。 所谓励志 , 就是本次高考并没有发挥很好 , 自己对自己的成绩不是很理想 , 把未来的四年当作四个“高三” , 从不服输 , 到反败为胜 。
如何选择呢?依循大家一贯的思维 , 就是去大城市 , 去经济发达的城市 , 去离家比较近的城市 , 但需要更高的分数 。 所以 , 为了上一个有实力的大学 , 就不得不另辟蹊径了 。 比如去西部的双一流大学 , 可以变得容易些 。 去西部的双一流学科的大学 , 就更有把握了 。 一旦去了西部 , 可以对西部的了解更深切 , 一个对西部了解更深切的人 , 将来更有担当 , 意志可能更为坚强 。 如果两位考生智力基础差不多 , 一位在西部 , 一位在东部 , 未来谁的发展空间更大 , 现在判断还为时过早 。 事实上 , 很多成功人士都有西部大学就读经验 。 到艰苦的地方读书 , 磨炼自己 , 虽不失为一条励志的道路 , 但家长们未必认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