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中文+职业教育”国际课程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

央广网重庆9月29日消息(采访人员王海)9月26日 , 在外交部、教育部、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1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上 , 在重庆市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和四川陶行知研究会共同承办的“东盟职业教育在‘双循环’背景下促进新阶段国际交流与合作暨国际职业课程建设研讨会”现场传来消息:“一带一路”西部教育国际交流合作联盟“中文+职业教育”国际课程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 。 专委会秘书处将设立在重庆市教育国际交流协会 , 而境外秘书处则设立于泰国曼谷、马来西亚吉隆坡等东盟各国合作学校 。
【人才|“中文+职业教育”国际课程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
人才|“中文+职业教育”国际课程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
文章图片

会议现场(央广网发 重庆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供图)
据了解 , “一带一路”西部教育国际交流合作联盟于2019年12月12日在重庆成立 , 由重庆、青海、四川、海南、云南、贵州、广西七省市区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共同组成 , 轮流担任轮值主席 , 秘书处设在重庆 。
为响应本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知行合一——共建可持续发展合作的教育愿景”核心主题 , 面向东盟 , 在“双循环”背景下如何促进新阶段国际交流与合作 , 如何以“中文+职业技能”课程为抓手 , 探索合作模式 , 成为了“一带一路”西部教育国际交流合作联盟各成员单位以及现场参会中外代表们的重点研讨议题 。
作为专委会的发起单位和秘书处机构 , 重庆市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张新表示 , 专委会的成立 , 目的和初衷都是极其明确的:围绕“中文+职业技能”国际课程的开发 , 通过平台效应 , 着力解决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课程共建”“人才共建”和“产教共建”三大问题 。 各大职业院校、本科院校抱团发展 , 共建共享 , 形成握拳整合优势 。
据了解 , 通过“课程共建” , 主要目的就是提升课程的标准化、规范化和专业化 。 “中文+职业技能”的课程与一般国内的职业技能课程相比 , 在贴近产业的基础上 , 还需要注重与东盟国家的在文化和习俗上的融合度 。 在中国已经建立了非常完善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 不能一窝蜂和无差别的去做国际课程的开发 , 每个学校应该拿出自己的优势学科来做“拼盘” 。 四川省广安市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姚昕告诉采访人员 , 以他们所辖的邻水县职业中学为例 , 作为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 , 他们在机械加工专业上具有较强的优势 。 如果他们单独去对接东盟的学校 , 多门类的开发国际课程 , 几乎不可能也没必要 。 现在借助专委会平台 , 他们可以把精力聚焦在优势课程上 , 虽然贡献的只是一门课程 , 但如果每个职业院校都贡献一门 , 这个课程库就会在短时间内做大做强 。 西南大学的胡琳教授透露 , 高等教育出版社曾与泰国教育部职教委联合开发过汉语培训教材 , 但迄今为止仅有通用型教材 , 并无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汉语培训及教学的专门教材 。 如果借助专委会各成员单位的力量 , 联合打造标准统一、内容规范的职业汉语课程库和中文职业课程库 , 那么就等于面向“一带一路”国家的学生 , 提供了一个教学质量可评估、教学效果可检测的标准化课程平台 。

人才|“中文+职业教育”国际课程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
文章图片

专家合影(央广网发 重庆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供图)
“人才共建” , 主要目的是解决国际化师资和交流管理人才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 成都大学国际处处长杜洁表示 , 有海外工作经历、熟悉国际交流业务、懂产教融合、懂区域文化的国际交流专业人才是每个学校国际化进程中最核心的竞争力 。 但这样的人才在本科院校之间 , 本科院校和职业院校之间 , 分布是不均衡的 。 因此 , 在专委会内部建立“人才智库”非常有意义 。 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王树全告诉 , 他们学校曾经尝试过国际合作 , 开发汽修专业2+1课程体系 , 学生前2年在学校学习 , 第三年到广州丰田汽车主机厂顶岗实训 , 并学习日语 。 优秀的学生还可以到日本本地的丰田学校去进一步学习 。 但因为学校没有国际交流的经验 , 更没有这方面的人才 。 虽然与企业有合作意向 , 但很难实际推动和落地 。 因此 , 基于专委会的平台交流和人才共建机制 , 未来能够向各个学校提供国际交流的智力支持 , 弥补经验不足的问题 , 与会代表纷纷表示欢迎和期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