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授|袁振国:校长的第一使命( 二 )


教师的每一个言行 , 每一堂课 , 就像雕刻大师的一凿、一铲 , 塑造出学生的未来形象 。 当教师退休、进入末年的时候 , 每年都会有一批批取得了成就、作出了贡献的学生前来看望 , 这是任何一个行业都无法比拟的幸福 。 人工制造的任何产品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陈旧、过时、废弃 , 而教师的工作成就却历久弥新 , 唯有教师的作品——学生 , 会薪火相传、青春永驻 。 面对这样的荣誉和责任 , 教师有什么理由不怀着神圣的、敬畏的心情 , 面对每天怀着新的期待的学生 , 面对每天伴随着新的变化的课堂呢?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教师也实现了与学生的共同成长 , 体验到了共同的幸福 。
从事教师职业的原因有多种 , 走进讲堂的机缘也不一样 , 并不是每位教师都是怀着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走进学校的 。 而一个不热爱孩子的教师从事教育工作 ,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 是他本人的不幸 , 更是学生的灾难 。 而当他真正理解了教师工作的意义和神圣的使命的时候 , 他一定会爆发出对教育工作的热情来 。 校长 , 应该是这种热情爆发的导火线、推进器和加油站 。
帮助教师制订专业发展规划
刚进学校的教师会被新的生活所吸引、所感染 , 充满好奇和激动 , 但是也充满了疑虑和期待;有了一段教龄以后 , 对教育教学的工作已经基本熟悉 , 获得了基本的认可 , 可是在各种矛盾和议论之中 , 对到底怎样才是一名好教师仍然会问题重重;而老教师一切已经非常娴熟 , 但周而复始的工作又会慢慢滋生职业倦怠 。 校长的重要任务就是帮助不同的教师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 , 以便有的放矢采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措施 。
人们经常引用外国的两位教育学者福勒和布朗关于教师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问题的理论 , 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等三个阶段 。 这种划分虽然笼统粗糙 , 但比较真实地反应了教师发展的一般趋势 。
第一个阶段是关注生存阶段 , 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 , 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如何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等 。 第二个阶段是关注情境阶段 , 教师感到自己完全能够生存时 , 便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即进入了关注情境阶段 。 在此阶段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 。 第三个阶段是关注学生阶段 , 这个阶段的基本特征是 , 备课、课中、课后反思时都能随时考虑到学生的成长需要 , 把能否自觉关注学生作为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
针对不同阶段的教师 , 发展的任务和重点不同 。 对新教师校长需要对他们的专业发展提供切实具体的指导;对第二阶段的教师要注重先进教育理念的引导 , 确立新的发展目标;对于老教师重点则是鼓励他们创新课程设计 , 创新教学模式 , 形成个人风格 。 有人把这个过程归纳为培训、培养、培育 , 不同阶段的目标是规范、模范和示范 。
建立学习型组织 , 形成终身学习文化
教师这个职业有个天然的悖论:一方面他传授的是科学常识、基本规律、基础知识 , 来不得半点的虚假和修改;另一方面 , 他又承担着激发学生创造力、想象力的责任 , 要鼓励学生打破常规 , 不被固有的知识所束缚 。 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娴熟地游刃于接受与怀疑、尝试与创新之间 。
要做到这一点 , 重要的就是鼓励和帮助教师不断学习 , 不断挑战自我 , 不断开阔视野 , 对所教知识与所有知识的关系有更正确和全面的理解 , 对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有更深刻的理解 , 把知识传授寓于问题解决之中 , 把技能训练寓于思维方法养成之中 , 既能准确无误地运用知识 , 又能大胆怀疑、勇于创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