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韫洲|《大学》拍出了我们心中的大学
文章图片
《大学》中的四位主人公 。 从上到下:刚考进清华的学生严韫洲 , 即将从清华毕业的博士生宋云天 , 初到清华任教的归国青年学者蔡峥和在清华执教数十载的教授钱易 。
孙虹、王静和柯永权联合执导的《大学》是一部主题鲜明、具有人文精神和探索意义的纪录片 。 作为清华的毕业生 , 怀着对母校的热爱 , 两次观影让我感触很深 , 镜语传递的思绪与韵味让我久久沉浸其中 。
影片围绕4位清华人构置纪录片的叙事文本:刚考进清华的学生严韫洲 , 在清华执教数十载的教授钱易 , 初到清华任教的归国青年学者蔡峥以及即将从清华毕业的博士生宋云天 , 即进清华、守清华、来清华、离清华 。 这几位清华人在纪录片的叙事线上构成了一个巧妙的逻辑闭环 , 也代表了清华人的多个层面 , 从而很好地映射出清华校园的整体构成 , 更寓示着一种生生不息的精神传承 。 选择这4位清华人也比较完整地构成了中国的社会剖面 , 从院士到青年教师 , 从高考生到农村基层选调生 , 从国内到海外 , 某种程度上 , 影片为当下中国刻录了时代的印记 。
4位清华人分别代表了4种状态:初入清华的新生严韫洲满怀期待与憧憬;授业解惑的钱易态度谦逊但内心坚定;学成归来的蔡峥秉持科学的精神与报效国家的初心;即将奔向社会的宋云天在现实和理想中游移 , 最后笃定选择投入基层 。 这4种状态在纪录片中传递着清华人的4种精神:奋斗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奉献精神 。
每一个考入清华的学子 , 此前的求学时光自然是其奋斗的人生篇章 。 严韫洲高考的目标就是清华 , 收到清华录取通知书体会到的是奋斗之后的喜悦 , 这让我感同身受 , 那时心情真比过年都激动 。 讲授生态环保课程的钱易教授 , 课堂上对生态文明的强调应和了这个时代的呼声 , 传递着人文的思考 , 体现着清华人的人文精神 。 影片有一处记录了她下课时的情景:缓缓的镜头跟摇她走向门口 , 镜头在“自强不息 , 厚德载物”8个大字处定住 , 钱老师从校训墙下走过 , 而后慢慢出画 , 音乐轻柔舒缓 , 悠悠动情 。 这时的钱老师背有点驼 , 但脚步很坚毅 , 此时观众内心真有说不出的感动 。 蔡峥的故事则体现出科学精神 。 影片拍摄他到美国莫纳克亚山天文台观测太空 。 登上天文台时正值黄昏 , 但此时对蔡峥来说更像沐浴着人生的朝阳 , 而他与校长关于人类文明灯塔的谈话更传递着清华人不断探索、永攀高峰的科学精神 。 宋云天本可以留校任教 , 但他最后选择到农村去 , 虽然可能会被说成赶时髦、镀金 , 但青年学子真正把青春韶华投入基层 , 具备的正是一种奉献精神 。
4位清华人的影像故事传递着清华人具有的精神特质:一是家国情怀 , 这是清华人非常明显的特点 , 包括闻一多、朱自清等很多前辈都具有这种精神 , 国就是他们的家 , 家就是他们的国 。 钱易为学子授业解惑 , 蔡峥为国家的未来进行科学探索 , 都是家国情怀的投射 。 二是外圆内方的性格 , 清华人谦虚文雅 , 但内心坚定 , 虽然钱易微笑很随和 , 宋云天最初也曾有过犹豫 , 但观众都能感受到他们内心的执着 。 三是清华人的天赋使命感 , 清华人具有为国家、民族、学校担当和奋斗的使命感 。 最后 , 他们都践行了清华校训:自强不息 , 厚德载物 。 影片传递的这些信息都拨动着观众的心弦 。
“大学之道 , 在明明德 , 在亲民 , 在止于至善 。 ”影片虽以清华人为记录对象 , 但立意深远 。 “大学”非仅指清华 , 也不止于大学之实体 , 更是指每个人“穷理正心 , 修己治人”之终身之学 , 更指“明德、至善”所谓社会之学 , 乃至国之大者之修身为天下之学 。 因而本片传递了知识分子对大学之思、对社会之思 , 传递了具有社会担当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情怀 。
推荐阅读
-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工作十年后,才发现老师和公务员竟有这么大的差距,你选对了吗?
- 安徽|海南一大学生不知安徽省会,连猜两个都不对,直接“得罪”两个省
- 备考|大学毕业是该直接去上班,还是安心备考公务员?
- 北京市教委|翁铁慧调研北京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
- 教育|《新机遇下职业教育的增速与展望》论坛实录-于红岩
- 技能|《新机遇下职业教育的增速与展望》论坛实录-王安屹
- 讲座|贺昌中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共同举办“以美育人”高峰论坛
- 成绩|2022年神户大学工学部出愿信息早知道
- Offer|大学申请专题|英国大学网上申请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 毕业生|新一线和二线城市吸引力增强 大学生就业有哪些新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