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教育|中公教育跌的很“冤”( 三 )


职业教育行业因“K12”教培机构跨界进入引发的供给端变化 , 或许是中公教育股价大跌的一个原因 , 毕竟投资人见惯了竞争烧钱对一家教育公司财务的侵蚀 。
这一担忧也引发了市场对中公教育“护城河”的探讨 , 在我们看来 , 职业教育供给端的大量增加 , 短期内并不会对中公教育形成“有影响力”的冲击 。
原因有二:其一 , 如前文所述 , 职业教育未来五年有翻倍的增量空间 , 供给的增加更多是在挖潜在市场 , 而不是吞噬对手;其二 , 职业教育市场 , 尤其是招录市场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 并非价格战能解决问题的 。
关于原因一不再赘述 , 原因二 , 职业教育尤其是招录培训的一个重要特点即:消费者相对于培训价格更在乎时间成本 。 他们对机构的“培训效果与高通过率”要求更高 , 这种诉求下 , 品牌效应与教研效果就更为重要 。
在品牌效应方面 , 像中公教育这样沉淀时间比较久、规模庞大的职教品牌 , 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不言而喻 。
在此基础上 , 中公教育还推出了“协议班”这样的竞争“杀手锏” 。 据统计 , 中公教育的协议班收入占总收入超过7成 , 是全行业比例最高的 。 协议班规定 , 考试不过直接按条件退款 , 这直接切中了消费者的痛点 , 与此同时 , 其高收费的标准还提升了公司的客单价 。
协议班并非所有的职教机构能大比例推广的 , 由于其规模经济与扎实教研能力支撑的特点 , 搞不好就会陷入亏损 。 中公教育能大幅推广协议班正是源于公司同时具备这两方面的优势 。
首先是规模优势 , 截至今年上半年 , 中公教育在全国300多个地级市中拥有1859个直营网点 , 能够覆盖到足够多的人群 。
其次是教研能力 , 截至上半年 , 中公教育研发人员(包括技术与教研)达到3065人 , 而且公司还打造了一套多层次的研发组织 , 能够快速响应到各大教学网点 。
综上 , 这些优势是竞争对手短期内无法赶上的 , 这也就意味着职业教育的市场格局短期内并不会出现大的震荡 。
目前市场对中公教育的担忧除了对相关政策的变动之外 , 还有明年2月初 , 公司股东首次大比例股份解禁的压制 。 这两大因素下 , 目前中公教育的静态PE不到31倍 , 明显低于过去三年72.4倍的均值 。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 , 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 , 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
——END——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