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诉|报名容易约课难!粤发布校外培训消费风险提醒( 四 )


提分保过作卖点
事后结果不认账
一些培训机构为招揽生源 , 以“承诺保过”“提分保证”“提前学”等为营销卖点 , 夸大培训效果 , 以此吸引消费者缴费报名 。
例如 , 消费者刘先生向消费者组织投诉 , 某校外培训机构负责人在刘先生为孩子报名时 , 口口声声保证能让其小孩在中考提高百十分 , 可以超过建档线几十分 。 可是中考后 , 刘先生小孩离建档线还差几十分 , 与培训机构当初的承诺和保证相差甚远 。
广东省消委会提醒 , 在教育培训行业中 , “保过”非常受消费者欢迎 。 而《广告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 , 教育、培训广告不得对升学、通过考试、获得学位学历或者合格证书 , 或者对教育、培训的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证性承诺 , 否则将面临行政处罚 。 该案例中 , 校外培训机构所作出保证过建档线的承诺 , 事实上违反上述规定 。 如果消费者遇到类似情况 , 可以主张损失和赔偿 , 同时建议向行业主管部门举报 , 作为调查线索 。
分期付款变贷款
退贷被动且困难
把培训贷款包装成“分期付款” , 游说经济实力不足但有培训需求的消费者以“分期”形式缴纳学费 , 但对贷款限制性条款和风险只字不提 。 一旦消费者申请了贷款 , 钱就打到了培训机构账上 , 形成无人监管的资金池 。 等到消费者想退贷时 , 才发现 , 因涉及银行等第三方贷款单位 , 非常被动困难 。
例如 , 王女士以分期付款方式为读初一的儿子报了某校外培训机构的网络课程共160多节课 。 后因不满意学习效果提出退课退款 。 但由于当时是根据课程顾问的推荐 , 通过某钱包申请的贷款(两万多元的课程首付一千多元 , 其余按月支付) , 所以在申请退款时遇到各种难题 , 十分被动 。
广东省消委会提醒 , 案例中所提及的贷款应该就是一种“教育贷” , 即培训合同分期贷款支付方式 , 也是近年来兴起的教育培训费用支付的一种方式 , 具体支付模式为教育培训机构与消费者签订教育培训合同 , 由金融机构一次性将学费贷款支付给教育培训机构 , 再由消费者作为贷款申请人向金融机构分期还款 。
机构往往用此类贷款“免息”、减轻一次性支付压力等来吸引消费者 , 但却淡化了其贷款属性和风险 。 因为贷款行为和参加培训行为是两个相互独立的法律关系 , 消费者如果想解除培训关系 , 则仍需向金融机构支付相应的贷款及利息 。
个人信息遭泄露
推销电话接不停
消费者在使用在线教育平台时 , 会被要求以姓名、电话等个人信息进行注册 , 并填写孩子的相关信息 , 在办理退款时也会被要求提供身份证、银行卡等个人信息 。 虽然平台的服务协议中一般都有“隐私制度”的相关规定 , 但是这些服务协议采用合同格式 , 条款诸多、内容冗长 , 多数网友并未阅读或者只是简单浏览 , 或直接设置“我已阅读并同意”选项 , 在这些“同意”背后 , 个人信息就被泄露出去 。
例如 , 某市消费者在登录某个教育培训机构网站时 , 按照客服指导留下孩子基本信息和个人电话后不久 , 就开始接到不同培训机构的推销电话 。 一名推销人员还直言:“各个培训机构的信息都是互通的 , 你只要在一家咨询了 , 别的机构也就掌握了你的信息” 。
广东省消委会提醒 ,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案例中的培训机构显然违背了该条经营者义务 , 消费者可以对该种行为向有关部门进行举报 , 要求加以制止并追责 , 若因此遭受利益损害的 , 还可以向相关经营者提起民事索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