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留学中介:付费实习和科研,我看不下去了( 二 )


几分钟后,她收回笑容,恢复利落冷静的语气,扯回正题,总结陈词般地说,通过她申请留学的学生几乎都加了项目,其中大部分学生优先选择科研,“因为他们凭父母或自己的资源貌似不太好找到科研项目,建议先把科研补一段” 。这名中介所说的科研,主要指社会、传播等学科的课题研究,由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名校教授远程授课,小组之间负责讨论,一般七周后由科研机构的助教协助写论文,发表在期刊上 。在国外期刊发论文,加上知名教授的推荐信,是吸引学生报名科研项目的最主要原因,“先有个文章在手里攥着,剩下的都好说 。”
“不是项目含金量低,而是你不够努力?”
按照上面这位中介的说法,此番消费行为完全是共赢,高校教授或企业员工获得一笔相应的额外报酬;学生们虽然花了一部分费用,但能拥有一段“非常好的经历” 。事实上,许多亲历过的学生都会自我说服——确实很难获得这种机会,但不可否认,“无论如何还是非常贵 。”真正让他们意难平的是,购买这些听上去高端大气的项目之后,往往所获不多,除了用力凑出几条耀眼的朋友圈之外,还有太多感受无法言说 。
早在2017年,曾有人花一万多元获得某电视台的观众执行导演实习岗位,为了一份盖着公章的实习证明,她和其余五六位通过同样方式进来的实习生一起,每天上班到凌晨,收获了大量站着围观节目录制的体验,导演需要观众笑,就帮忙招呼观众笑,“最锻炼人的”是,遇上歌手、演员彩排时间晚,观众在外面不让进,就要安抚他们不要闹 。
有一名学生在2021年年初的寒假购买了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毕马威、德勤、安永)其中一家的远程实习,回忆称每周导师会给她布置一个任务,“有时是做PPT和表格,有时是其他的任务 。”这份为时两个月、价值28000元的远程实习,最终在她简历上的体现是,“初步了解咨询领域,在此期间对Excel公式掌握熟练,尝试并稍微掌握一点PPT制作技巧;质疑与提出问题的能力有所提升,学会从客户的角度出发看问题;对银行的业务规划初步了解 。”
一名经济专业的学生报了由剑桥大学教授主讲的《存续与颠覆:社会与文化学说研究》,为期七周,每周有一节教授正课、一节辅导课(由该专业出身的两位中国学生解读教授讲了什么,以及他们对这个问题的分析),还有一节由教授的助教用英文评讲作业、答疑 。全班二十多个人,社会学出身的不多,1/5学新闻,1/5是在国外留学的高中生 。上课之前,他找来一些社会学专业的本科教材预习,对比之下,觉得这门科研课程“对没学过社会学的学生来说会给人启发,但对于真正社会学出身的,不会有太大收获” 。课程结束后的推荐信让他更为失望,“没想到推荐信的质量这么差”,最终也没有在申请学校时派上用场 。
留学|留学中介:付费实习和科研,我看不下去了
文章图片
▲数据来源:全球化智库《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20~2021)》,2018-2019学年全球八大留学目的地国接受高等教育国际学生人数,镝数聚
“花钱买经历要去辩证看待,没有那么多钱,就花几千块买文书服务,如果有能力、认为值得,有些一线城市的美国本科申请要20万元,包含很多奖项、专利,包你申到常春藤大学 。不管什么选择,前提都要看自己的购买力,并且脑子要够清醒,不是被教唆,而是自己想要去争取 。至于最后起到的作用是值一块钱还是无价,完全看自己努不努力 。”说这话的是20出头的Anna 。大一开始,她便积极参与各类“自我增值”的活动,花钱报口译班、去香港交流、去国际组织实习,购置耳饰、项链和三千多元一场的晚宴入场券,迄今报过科研,拥有摩根士丹利的远程实习经历,还是一家金融公司的合伙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