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空军指挥学院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思考:让思维力在学习中裂变( 三 )


研究式阅读成为“必修课”
学员王浩宇报到的当天晚上 , 便在宿舍墙上安装了一个三层木制书架 。 很快 , 他从图书馆借的书 , 便摆满了书架 。 他清楚知道 , 自己放弃读博的机会到空军指挥学院参加培训 , 究竟为何而来 。
学习 , 从研究式阅读开始 。 这也是学院打造的学习链条的初始一环 。
一项数据表明 , 在一些军事强国 , 军人的年阅读量为40至50本书 。 为帮助学员养成阅读习惯 , 空军指挥学院要求教员在每门课程计划中 , 专门明确必读内容、选读内容和扩展阅读内容 。 同时还规定 , 把阅读时间列入课程表 , 要求阅读时间不得少于课内时间的50% 。
由此 , 过去常说的“课外阅读” , 成为“正课”中极为重要的首要环节 。
改造我们的学习 , 先从图书馆改起 。 学院图书馆二楼的学术文献阅览区 , 书目按专业课程划分 , 陈列在不同的书架上 。 图书馆馆长卓蔚介绍 , 为方便学员查找资料 , 他们还用红色卡片标注教员指定的阅读章节;把相关电子资料进行打包 , 按课程模块精准推送给学员 。
当然 , 这些变化都是外在的 。 学院教务处处长黄志永说 , 阅读分为知识性、心智性、娱乐性3种类型 。 而心智性阅读是学院所提倡的 , 主要目的是引导学员带着问题去阅读 , 并以此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 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
从知道“是什么” , 到读出“为什么”和“怎么办” , 学员不仅要对指定阅读材料进行深度分析、独立探索加工 , 还要准备问题清单 , 撰写研讨提纲 。 因为 , 只有阅读得扎实深入 , 才能更好地进入学习后续的各个环节 。
对于这种阅读方式 , 即使是已经有较好阅读习惯的王浩宇 , 仍然觉得很“烧脑” 。 自2014年以来 , 他已阅读了300多本书、写下40多万字的电子读书笔记 。
在王浩宇看来 , 相比传统意义上的阅读 , 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研究式阅读 , 就像一个出色的侦探绞尽脑汁、抽丝剥笋 , 找到可能的答案 。
有的学员深有感触地说:阅读思考不深入 , 听课时就会吃“夹生饭”;提不出新颖观点 , 后面的研讨就得不了高分 。
阅读本身并不会创造价值 , 阅读带来的改变才能创造价值 。
很多看得见看不见的变化发生了:马骁养成了一个习惯 , 看哪个教员课讲得精彩 , 下课后一定追上去请他推荐几本书;学员武海军开始边读书边批注 , 翻开他案头的几本书 , 只见书页空白处 , 红蓝颜色的笔记密密麻麻 , 其中有不少思想的火花……
最近 , 空军指挥学院的一项统计数据表明:学员每天阅读量达50至80页 , 合计超过2万字 。
让学员走向课堂中心
与传统教室相比 , 这间教室没有讲台 。 15位学员围成一圈 , 合同战术教研室教授王明志与学员坐在一起 。
置身这间教室 , 采访人员发现 , 坐在任何一个位置上 , 都能清晰地看到所有的人 , 方便师生近距离交流沟通 。
原来 , 空军指挥学院借鉴清华大学苏世民学院的经验 , 改造出66间包括小班化、马蹄型、混合型在内的多种研讨教室 , 改变了以教员、以讲台为中心的课堂模式 。
传统教室 , 教员站在三尺讲台上 , 位于课堂的“C位” , 所有人的目光聚焦在教员身上 。 而身处研讨教室里 , 所有人都在“C位” , 学员成为主角 。
教室的改变 , 无声地传递出一个信号:学习中 , 学员是主体、在中心 。
为凸显学员的主体地位 , 每次上课前 , 教员会将《课程教学计划》发到每位学员手中 , 使学员明晰整个教学安排 , 方便学习准备 。 他们创新开展“第0天授课” , 开课前由责任教员进行教学布置 , 让学员提前掌握教学全貌 , 自主进入学习情境 , 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