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官|补上亲近大自然这一课

【感官|补上亲近大自然这一课】放暑假了 , 要让孩子们走出钢筋水泥建筑群 , 补上亲近大自然这一课 。
那里山清水秀 , 树绿花红 , 鸟叫虫鸣 , 万物生长 , 何等绚烂多彩 。 在大自然中 , 观其物 , 闻其声 , 赏其色 , 知其味 , 体验它的无穷奥妙 , 简直是一种享受和滋养 。
此前 , 上海绿洲生态保护交流中心等五家机构曾在全国搞了一项调查 , 发现16.33%的孩子有自然缺失症倾向;12.85%的孩子每天户外活动几乎为0;超过43.25%的孩子每天玩手机超过半小时 。 这应引起我们的警惕 。
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证明 , 大自然可以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 。 那些美丽烂漫、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 , 都为孩子的教育提供了真实、鲜明、生动的“无字之书”和“无言之书” , 它能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 拓展孩子们的知识范围 。 中国儿童中心针对现状发布了“儿童亲自然的50件事” , 包括玩水、挖沙子、玩泥巴、抱大树、躺草地、捡石子、收集植物标本、种养动植物、爬山、爬树、走独木桥、打水漂、闻花香、吃野菜、看蚂蚁搬食物、观日出日落、仰望星空、听鸟叫蛙鸣、听小溪流水等等 。 其涵盖了孩子成长中要锻炼的多种感官能力 , 是健康人格的基础项目 , 为孩子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 。
记得我们小时候 , 一放假就跟辅导员去野外夏令营 。 呼吸着新鲜空气 , 徜徉在大自然的怀抱——参天的大树 , 静静的小河 , 小鸟啼唱 , 蝴蝶飞舞 , 草虫跳跃 , 小鱼畅游 。 我们有的捧画本写生;有的捕捉蜻蜓、蚂蚱、粉蝶 , 备做生物标本;有的在河畔垂钓 , 等待鱼儿上钩……鸟语花香的优美 , 忽晴忽雨的变幻 , 动植物奇妙的交织 , 让我们感知了多少课本上没有的事物呀 。 别有风味的野餐 , 明月伴随的篝火晚会 , 真是其乐无穷 , 让人感受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 。
这种快活如今的孩子少有了——平时读书作业 , 作业读书 , 放假了又要到补习班“恶补” , 加上家长们所谓种种安全的忧虑 , 孩子变成“宅小孩” 。 长此以往 , 自然缺失症就找上孩子 , 各种感官机能退化 , 想象力弱化;身体肥胖、多动症和抑郁症都与之相关 。 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说过:“培养好人的秘诀就是让他在大自然中生活 。 ”
可喜的是有些学校与家长已注重孩子全面发展了 。 学校组织了游学 , 家长主动带孩子亲近大自然 , 逛郊野公园 , 住农家院 , 特别是与各种红色旅游相结合 , 游览新农村 , 一举多得 。 一路上 , 孩子们与兴奋、快乐相伴 , 品读大自然的生态教材 , 写篇酣畅淋漓的日记 , 既“读万卷书” , 又“行万里路” , 在心中埋下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的种子 , 对孩子健康成长极其有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