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当博士们开始拍视频( 二 )



袁岚峰的视频涉及面非常广 。 数、理、化、天、地、生 , 甚至军事、政治、网络、计算机 , 似乎只要跟科技沾边的 , 就没有这位袁博士不懂的 。 对于每一个话题 , 他都能用举重若轻的方式娓娓道来 , 用精彩的分析和有力的论述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

同样做硬核科普的 , 还有“三一博士” 。 他在哈工大博士毕业后 , 目前在长安大学担任讲师 。 让人印象深刻的除了他能用短短五分钟左右密集输出知识点的能力 , 还有他宛如邻家男孩一般自然亲切的谈吐风格 。
他借国庆阅兵的热点做的一条介绍DF-17的视频在西瓜视频被观看了近百万次 。 这条不到两分钟的视频干货满满:DF-17“水漂弹”的外号 , 是因为它的飞行原理类似于我们小时候在水面上用石片打水漂的情景 , 这种飞行方式一方面速度超快 , 另一方面非常难以被追踪侦测 , 是实实在在的“国之利器” 。
在这条视频后 , “三一博士”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就在于知识 。 观众们希望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 , 高密度地接受他的知识 。 他开始沉下心来 , 认真地研读每一个知识点 , 并将其转化成扎实的视频内容 , 在短短半年时间内 , 就涨粉了一百万 。

早年 , 因为一副黄焖鸡骨头走红抖音的卢静老师 , 也是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一位博士 。 她用抖音为冷门的古生物研究做科普 。 2019年5月 , 她和几位同事把鱼头泡饼里面的鱼头拼起来 , 还原一副鱼头骨骼 。 视频发出当晚播放量就几百万 , 被十几万人点赞 。 卢老师说 , 自己拼一个动物骨骼给大家 , 希望通过比较它的骨骼和其他动物化石的骨骼 , 帮助大家发现一些证据 , 让大家对生物演化感兴趣 。

卢老师在博士阶段的研究方向是古代鱼类的脑颅演化 , 全世界和她研究方向相同的人只有几十个 。 她正在通过短视频 , 把四亿年前的鱼和人类演化的秘密 , 讲给千千万万人听。

如今 , 在各大视频平台上 , 几乎可以看到各个领域的博士们做的内容 。 比如 , 北京的法医邓姐 , 曾在东南亚海啸时去泰国参与救援 , 一共解剖了3000具尸体 , 来帮助这些遇难者找到亲人;西安的高校飞行器设计专业教师苟胜 , 用各种视频教你如何造火箭、造飞机 , 网友纷纷表示:他好像真的想要教会我……不久前 , 我国著名海洋地质学家、中科院院士汪品先教授也先后入驻抖音和B站 , 凭借海洋科普收获百万粉丝 。
当许多父母、老师都还在担心短视频会不会“毁了”孩子 , 当许多成年人还在纠结把时间花在看视频上是不是纯属浪费时 , 这些知识类视频的爆红 , 让我们对网络视频的看法有所改观 。 视频在很多时候只是一种载体 , 它并不意味着内容只能有一种形式 , 深层次的、有干货的内容正在逐渐找到它们的市场和观众 , 无论对于教育、传媒还是科学普及 , 乃至对于视频制作者本人这都是一件好事 。
结语:科普工作任重道远 , 视频平台正成为博士们的舞台
袁岚峰曾说 , 他的愿望 , 就是希望自己的视频能让普通观众在面对一些高精尖的科技话题时 , 能真正“看懂一次” 。 他不仅希望传播这些科普知识 , 更希望能引导人们的兴趣、关注点和思考方法 , 能让普通人也有着更好的科学素养和学习能力 。 在社会思想阵地上 , 科学不去占领 , 迷信就会占领 。 科普工作的重要意义毋庸多言 , 提升普通民众的科学素养 , 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社会的整体科学水平 。 以往对于大多数人而言 , “科学”和“博士”都是高高在上 , 与自己距离很遥远的 ,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博士们开始通过视频来分享知识 , 传播科学 。 组团做科普的祥子博士称 , “未来是一个交融的、跨界的社会 , 博士的出路不再只有去高校任教或者去科研单位上班 。 做视频也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