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红|面对“双减” 学校的“底气”该从哪里来( 三 )


以王国光为代表的校长们,盼望通过政策引导和待遇提升,让更多“新鲜血液”流向乡村,也让那里的教师更有获得感与归属感。
“在一些地方,教师的结构性缺编比较严重。要丰富校园生活,有赖于更多老师化身‘全能教师’。”祁占勇坦言,“此外,随着减负不断深入,对整个学校的教育方向、课程设置、教师配比、保障措施等方面,其实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当教育回归成长本身,当曾经被课外培训冲击的教育步伐回归正常节奏,中小学校应该怎样更好地担起责任?校长和老师们开始了新一轮的思考——
“继续向小班制迈进。”刘希娅认为,班级教学从“大而全”走向“小而精”,才能更好地实现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密切互动与交流,真正做到以每个学生为本,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增强孩子们对职业教育的认知。”王国光说,以往,这几乎是一个盲区。但在未来,面向建设技能型社会的“蓝海”,有必要让孩子们在义务教育阶段认识和了解职业技术,鼓励他们去开拓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减轻一线教师的非教学负担。”刘习聪表示,教师不应该被各种填表、评比等无关事务牵绊住,而应将更多精力用来充实改善自身技能与素质,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与水平。
黄红|面对“双减” 学校的“底气”该从哪里来】面对桩桩件件大事小情,需要校方不懈努力,老师们更多付出,也呼唤着更深层次的改革、更加全面的支撑。“‘双减’是一个好的开始。只有当整个配套措施都跟上,包括升学制度越来越科学、完善,我们才真正有把握让孩子们享受完整、幸福的童年。我相信,这也是国家政策指引、社会各界共同发力的方向。”祁占勇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