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莫让“填鸭式阅读”毁了孩子的阅读兴趣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 正如培根所说:“书籍是时代的浪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 , 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送给一代又一代 。 ”近年来 , 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 , 都越来越重视对孩子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 但笔者注意到 , 当下在对孩子进行阅读启蒙教育的过程中 , 也出现了“填鸭式阅读”的倾向 。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数量、轻质量 , 过于在意孩子阅读书籍的数量 , 如抖音上一个妈妈炫耀她的孩子2岁就读了2000多册绘本 , 在家长圈里形成攀比现象;二是阅读方式单调落伍 , “教师讲 , 学生听”或“家长讲 , 学生听” , 严格按照阅读计划 , 要求孩子每天必须阅读多少页 , 将阅读变成了机械化的劳动;三是家长希望孩子阅读的书籍和孩子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存在冲突 , 家长老是逼迫孩子去读所谓的“好书” , 而孩子缺乏自主选择图书的空间 。
比起对孩子的阅读不管不问的家长 , 那些重视阅读的家长是应该予以肯定的 。 但凡事都要讲方式方法 , 若违背教育规律 , 不管儿童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育 , 在阅读上一味要求孩子贪多求快 , 只会适得其反 , 不仅不能让孩子从阅读中获益 , 反而会摧毁孩子的阅读兴趣 , 让他们产生“厌读”情绪 。
对此 , 被誉为“日本绘本之父”的松居直有一段忠告:“父母越像骑手般进行读书赛跑 , 结果越是无意义甚至是有害的 。 孩子读书是孩子的快乐 , 而非父母的面子 。 父母要把有趣的书而不一定是有用和有益的书 , 放在孩子的身边 , 让孩子自由地感受读书的快乐 。 可能的话 , 大人和孩子一起营造快乐的读书氛围 , 那是最好的读书指导 。 ”由此观之 , 不能让孩子感到快乐的阅读无法留在孩子心中 , 对他们的成长也没有多少益处 。
因此 , 要警惕和拒绝“填鸭式阅读” , 尊重孩子的阅读心理和阅读感受 , 让阅读真正走进孩子内心 。
首先 , 家长要给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 。 选书贵在精而不在多 , 与其萝卜白菜都往筐里装一样选100本书 , 不如让孩子把一本好书读100遍 。 孩子们看书是有心理动力的 , 这个动力就是阅读能够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 另外 , 家长在为孩子挑选图书时 , 要考虑他们的生活经验、心理发育和认知水平 , 不宜选择难度太大的书 。 训诫味道太浓、画风呆板毫无个性的图书 , 也不能引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 松居直也十分强调这一点 , 他在选择图画书时 , “首先考虑的是那些理解孩子们的世界 , 并用孩子们的想法和心情去绘画的图画书 。 换句话说 , 它应该让孩子产生一种亲切感 , 不知不觉引领孩子走进一个奇妙的世界 。 ”其次 , 要注意阅读方法 。 阅读需要仪式感 , 家长陪孩子读书 , 在阅读第一页之前 , 可以先介绍一下作者 , 向他们表示感谢 。 孩子对图书作者尊重了 , 就会慢慢懂得爱惜书籍 , 不会乱扔乱摔 。
家长陪伴尚未识字的孩子读书时 , 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根据图画体会书中的故事 , 启发他们联想推测故事的发展 , 逐渐培养孩子看图识意的习惯和能力 。 通常而言 , 好的图画书中的插画 , 有画家精心设计的小细节、小心思 , 我们应该先鼓励孩子自己看图画 , 通过封面图画辨识作者的创作意图 , 通过书中插图猜测故事情节的进展 , 逐步提升孩子的艺术感受力 。
很多家长在亲子共读时 , 特别希望孩子通过阅读学习到“知识” , 所以比较注重对书中知识性内容的讲解 , 更多关注书中的“人生道理”和“人生智慧” , 而对图书的风格、审美等缺乏必要关注 。 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早点识字 , 为孩子读图画书时 , 往往要求孩子盯着文字 , 自己则指着文字一个字一个字地给孩子念 。 不可否认 , 这样的亲子阅读方式 , 的确能让孩子更快地识字 , 但往往也会忽略对孩子审美素养的培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