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双减”政策下第一个暑假将画上句号,学生、老师、家长感受如何?( 二 )


王女士是广州一名高校教师 , 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 女儿在暑假过后要升五年级了 , 儿子从9月份开始读小学一年级 。 “双减”政策落地后的这一个多月 , 她都在关注相关报道和政策解读文章 。
王女士说: “我觉得‘双减’对大多数家庭来说确实是解脱 , 现在教育‘内卷’太厉害了 。 就拿我女儿来说 , 在她三年级的时候 , 我们全家就很焦虑了 , 因为听很多过来人聊小升初前的准备 , 他们说要想读广州比较好的初中 , 奥数和各种杯赛成绩是标配 。 我们也尝试着让女儿去学奥数 , 可是她真的不感兴趣 , 我们为孩子简历上没几个拿得出手的数学杯赛成绩苦恼和焦虑了很长一段时间 。 ”
与王女士有同样想法的家长不在少数 。 谢女士的女儿今年小升初 , 她的优势是英语 , 但从四年级开始 , 为了上广州一线初中 , 她开始硬着头皮学奥数 。 谢女士说:“我女儿不是那种有数学天赋的孩子 , 但她贵在勤奋和要强 , 会为了自己定下的目标努力奋斗 。 说实话 , 看到孩子学奥数很辛苦 , 我们家长风雨无阻地接送也很辛苦 , 我曾无数次想放弃 , 但最后为了小升初 , 大家都咬牙坚持了 。 ”

女士|“双减”政策下第一个暑假将画上句号,学生、老师、家长感受如何?
文章图片

开学前夕 , 孩子们在广州花都一无边泳池中欢乐畅游 羊城晚报全媒体采访人员 邓勃 摄
王女士认为自己的孩子比较幸运 , 正好赶上了“双减”政策 ,“我觉得‘双减’对于我家这样的孩子来说是一种解脱 。 ”王女士告诉采访人员 , 大多数家长对“双减”政策的效果仍在观望 , “ 其实我们就是特别希望学校能够多维评价孩子 , 而不只是用分数来衡量 。 那些经历过小升初或者即将小升初的家长之所以如此焦虑 , 关键还是学校在选拔学生时主要看重成绩 。 如果学校能改变评价学生的尺度 , 家长的焦虑才能真正缓解 。 ”
学校老师
看好“双减”政策落地 走出教育“内卷”怪圈
“双减”政策一出 , 不少老师纷纷点赞 。 广州某中学语文老师肖老师觉得 , 不少学生从小在校外补习过度了 , 上了高中就目光短视 , 急功近利 。 2015年高考 , 他所教的两个班语文平均分都超过120分 。 对于肖老师来说 , 这份成绩单 , 既是对他冒险试水、苦心坚持三年“深度阅读”的交代 , 也是他“用阅读而非纯应试训练提高语文素养”理念最有力的注脚 。在被“短平快”的功利主义控制下的中学课堂教育中 , 肖老师的尝试有着特别的意义 。
但是 , 没过几年 , 当他再一次教高一时 , 肖老师发现他的深度阅读课已经上不下去了 。 “我在课堂上给学生们发散知识点 , 建议学生多阅读、广阅读 , 甚至不提供书单让他们自由阅读时 , 遭到一些学生的反对 。 他们觉得我在浪费时间 , 语文课就应该讲重点和考点 , 他们没这么多时间看课外书 , 还有其他科目要学习呢 。 ”肖老师说 。
肖老师在课下还专门找这些学生谈心 , 告诉他们高一高二的语文学习应该“厚积” , 广泛阅读是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很关键的一点 。 只有高一高二“厚积”了 , 到了高三讲考点的时候 , 学生才能比较好地运用之前所积累的知识去迁移和运用 。 “尽管我苦口婆心地跟学生解释 , 仍然有一小部分学生理解不了 , 他们习惯了校外培训机构老师直接讲重点难点 , 要自己去梳理知识 , 他们不知从何下手 。 ”
与肖老师有同感的老师不少 , 他们越来越感受到学生过多的课外补习和刷题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向是背道而驰的 。不少老师也都曾建议学生减少校外培训 , 跟着学校老师的步伐走 , 但因为陷入“内卷”怪圈 , 人人都不敢停下参加校外培训的步伐 , 学校老师的苦口婆心劝说也收效甚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