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多措并举育一流工匠之师 深职院打造师资队伍新格局( 二 )


此外 , 为对接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需求 , 深职院不断完善创新型培训运行机制建设 , 推进校企共建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 建设“双师型”名师工作室 , 支持教师“下(下企业)、访(访问工程师)、挂(企业挂职锻炼)” , 通过多种培训方式 , 形成产教融合多元培养培训格局 , 实现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
深职院工业训练中心教师邓松 , 是全国技术能手、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 。 2004年9月 , 电气工程专业硕士毕业的他从企业一线技术人员转换职业方向 , 成为深职院的老师 。 在深职院提供的成长平台上 , 他从最初的实训室管理员开始 , 一步一个脚印 , 成长为一名专任教师 。
近10年 , 他参与指导各类职业技能大赛20余次 , 指导学生上百人 。 在广东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中 , 邓松指导的深职院机电学院大二学生吴家威以94.8的高分荣获电工项目学生组冠军 。
培养具国际竞争力大师名匠 , 助力“双区”建设
“中国的深职院 , 也是世界的深职院 , 企业的大学 , 也是大学的企业” , 深职院校长许建领认为 , “双区驱动”下 , 深圳教育正在被重新定义 。 “作为职业教育的先行者 , 深职院必须深入探讨如何对接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先行示范区和争创世界一流职业教育的需求 , 在更高层次上谋划学校发展 , 推动教育变革 , 立足全球职业教育坐标 , 瞄准世界一流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 。 ”
为吸引世界大师成为深职院的名师 , 深职院特别设立了高层次人才专项资金 , 围绕深圳社会经济和区域产业发展与规划 , 大力支持海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世界500强企业在学校布局设点 , 开展技术研发和核心技术攻关 , 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 , 促进教师紧跟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前沿 , 形成不断自我更新和发展的动力 。 采取全职、双聘或柔性等方式聚集一批高端的杰出人才和团队 , 增强学校应用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的吸引力 。 目前 , 该校已组建了11个由诺贝尔奖获得者、长江学者、院士等引领的高端应用研发团队 , 特聘高层次人才51名 , 特聘讲座教授22名 。
深职院应用技术研究院全职特聘教授滕超 , 2012年博士毕业后 , 先是到了高校研究生院从事电子材料研究与开发工作 , 之后又读博士后 。 2019年6月 , 滕超将整个研发团队转入深职院 。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 。 ”目前 , 滕超在深职院主要从事电子材料的研发 , 针对当前和未来半导体、显示等产业面临的“卡脖子”风险的核心材料 , 联合企业共同研发并产业化 。 2019年 , 应华为公司相关实验室的邀请 , 滕超团队承担了“PCB板材底层物料界面特性研究”项目 。 该项目结题时受到高度评价 , 认为该工作“解决了5G基站建设中的‘卡脖子’问题 , 为发展新一代高频通讯器材提供了技术储备” 。
同时 , 滕超的团队与华星光电等企业合作 , 研发出高可靠性光诱导聚酰亚胺取向剂 。 这款材料是当前液晶显示产业必不可少的核心原材料 , 对显示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起决定性作用 , 目前被日本两家公司所垄断 。
此外 , 深职院建立“请进来、走出去”培训新模式 , 拓展师资队伍视野 , 提升国际化水平 。 如 , 该校在保加利亚设立全国高校首个海外职教培训中心“普罗夫迪夫大学—深职院职业教育培训中心” , 并在德国巴特符腾堡双元制应用技术大学成立职业教育培训与研究中心 , 推动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 , 分批次、成建制赴先进国家研修访学 。 为培养深职名师成为世界大师 , 深职院还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的发展优势 , 培育省级、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