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双减”之后,家长对分数的执着会缓解吗?( 三 )


湖北武汉学生家长柳晓春最近一直在反思:“分数有那么重要吗?现在我慢慢觉得 , 一个真正优秀的孩子未必在学习成绩上名列前茅 , 但一定是对自己充满自信、对未知充满好奇、对未来充满无限遐想的人 。 ”她说 , “双减”政策让她看清了分数 , 更看清了自己 。
焦友轩明显感到 , 不少学校在改进对孩子的测试评价办法 。 以前孩子的试卷总是东掖西藏 , 分数也是“报高不报低” 。 现在 , 孩子不只带回了试卷 , 还带回了来自老师们的夸奖 , 更愿意跟家长分享他在学校的成长了 。
北京通州学生家长张帅也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改革决心和力度 。 她感慨:“教育孩子 , 也就是教育自己 , 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 只有每个家长都把焦虑减一减、降一降 , 心里坦荡荡 , 孩子的成长空间才会更广阔 。 ”
目前 , 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 , 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正在进程中 。
“让农村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 并不只是让他们在分数上突围 , 还要让每个学生都拥有充分的学习自信、良好的学习动机、较强的社交能力 , 成长为内心丰实、对社会有益的人 。 ”在安徽霍邱县马店镇芙蓉小学校长刘满婷看来 , 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家长还是教师 , 都需要多一些静待花开的耐心 , 探索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评价 。
开学了 , 那个装满女儿试卷的抽屉 , 被王海燕锁上了 。 她决定从自己做起 , 把孩子分数的高低起伏当作常态 , 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茁壮成长 。
焦点
真正破除“抢跑文化” “减”了之后如何“增”
各地采取提升课堂质量、拓展课后服务、教师轮岗交流等措施
校外内容减了 , 校内如何做强做实?教育专家表示 , “双减”的落地见效离不开“双增” , “增”的应是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校内教育质量 。
新学期 , 上海将推出加强学校作业管理、全面实施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建立培育课后服务支持体系、加快推进紧密型学区集团建设、推进落实全员导师制全覆盖等6项举措 , 旨在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
针对部分学生在校内“吃不透”或“吃不饱”的情况 , 上海将升级“空中课堂” 。 一方面 , 面向初二、初三年级学生 , 遴选优秀教师 , 结合相关学科单元教学重难点问题 , 制作重难点名师在线精讲课;另一方面 , 广泛征集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关注点 , 由名师团队遴选高频和高质量关注点开展在线集中答疑 。
“‘双减’对校内教师教学能力和责任心提出了更高要求 。 比如 , 要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 就必须在提升课堂质量的同时 , 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 避免无效反复操练 。 ”成都市青羊区一名语文老师说 。
针对国家“双减”意见提出的拓展课后服务资源要求 , 各试点城市展开了探索 。 沈阳市除聘用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等参与课后服务外 , 还将制定出台管理办法 , 指导学校遴选资质优、信用好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 。
如何做好优质教育资源的增量?北京迈出更大步伐 , 明确将大比例促进干部教师轮岗交流 , 包括区域内校长交流轮换、骨干教师均衡配置、普通教师派位轮岗等举措 , 以缩小城乡、区域、学校间教育水平差距 。
专家表示 , 在推进“双减”工作过程中 , 还需发挥社会资源力量 , 为学生开阔视野、全面发展、实践锻炼提供重要平台 。 只有学校、教师、家长及社会各方都尊重教育规律 , 树立正确教育观、成长观 , 才能真正破除“抢跑文化” , 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