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弱病残孕|“方圆”结合,园所管理才有活力

小到入园离园接送 , 大到园所顶层规划 , 为方便管理 , 每所幼儿园都会设计各种制度 。 但在日常管理过程中 , 园长总会发现 , 如果没有原则地违备制度 , 管理就会陷入混乱 。 而如果任何时候都机械地执行制度 , 管理也缺少人文关怀 。 因此 , 在执行管理制度时 , 管理者就要考虑将制度的“方”与“圆”有机结合起来 。
涉及公平与安全时 , 坚持制度的“方”
有一次 , 在上班路上碰到一位家长 , 她急切地想和我沟通一些关于孩子入园的问题 。 于是 , 我停下脚步 , 开始和她交谈起来 。 我们聊完之后 , 已经超过上班签到时间了 。 尽管和家长交流属于工作范畴 , 但我们交流的地点不在幼儿园 , 这算不算迟到呢?
我走到签到处 , 虽稍有犹豫 , 还是签上了“迟到” 。 其实 , 我不写 , 大家也会谅解 , 但我知道 , 这时作为管理者 , 必须保护制度的权威性 。
制度意味着规矩 , 园长给自己记上迟到 , 意味着管理者在带头守规矩 。 制度的落实 , 要体现公平性和平等性 。 制度一旦颁布 , 执行起来就要一视同仁 , 尤其是幼儿园领导层 , 更要以身作则 。
比如 , 幼儿园的日常管理制度要求教师带班时不能随意查看手机 。 如果没有这项制度 , 或者虽有制度但没有认真执行 , 这不仅会影响教学活动质量 , 甚至会带来潜在危险 , 因为教师无法时刻让幼儿在自己的视线之内 , 幼儿安全得不到保障 。 而安全 , 正是幼儿园管理过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触及的红线 。
因此 , 带班时不能随意查看手机这项制度 , 要求教师必须严格遵守 。
【老弱病残孕|“方圆”结合,园所管理才有活力】总体而言 , 在幼儿园日常管理中 , 涉及公平公正及幼儿身心健康与安全等问题时 , 必须坚持制度“方”的一面 。
涉及情感、家园配合时 , 坚持制度的“圆”
一般说来 , 管理制度需要严格执行 。 但为了更好地呵护幼儿 , 创建和谐的家园关系 , 考虑到幼教工作的特殊性 , 幼儿园制度落实也要体现“圆”的一面 , 避免僵硬与机械 。
比如 , 有一天 , 幼儿入园时 , 我接到一个投诉电话 。 一位家长送幼儿入园 , 因忘带接送卡被门卫拦在园外 , 其间 , 家长反复表明身份 , 并联系班级教师再次确认 , 但门卫坚称幼儿园的接送卡制度不容打破 。
这件事该如何处理呢?如果让家长回家取接送卡再来 , 未免有些不近人情 , 甚至有可能激化家园矛盾 。
于是 , 在反复确认是孩子家长本人后 , 我对家长说:“我知道您不是故意的 , 既要送孩子 , 还要上班 , 肯定是一时着急忘记拿了 。 我相信 , 您下次一定会记得带接送卡 。 ”
这里采用“圆”的处理策略 , 既不是圆滑 , 也不是随意 。 园长在对家长一时疏忽(忘带接送卡)表示理解的同时 , 也提出了要求 , 希望下不为例 , 今后务必带接送卡 。
实践证明 , 这种“圆”的处理方式 , 较之生硬地照章办事 , 更能让家长理解并认真执行接送卡制度 。 因此 , 在幼儿园中 , 涉及情感、家园配合等问题时 , 在制度框架内 , 可以适当坚持制度圆融的一面 。
涉及教师荣誉或奖励时 , 坚持“方圆”结合
在幼儿园日常管理中 , 也会遇到制度的“方”与“圆”无法融合的时候 。 制度再好 , 也不可能面面俱到 , 可以直接拿来处理所有问题 。 经验表明 , 好的制度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 永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 在幼儿园的管理实践中我们发现 , 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 , 既可以保持已有制度的有效性 , 又可以妥善处理一些特殊情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