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优教”语文:《背影》等六个课堂教学案例
“优教”语文:《背影》等六个课堂教学案例
江苏 苗蔚林
语文课“优教”案例一:给学生解释《鼎湖山听泉》作家之心思
当代散文作家谢大光的《鼎湖山听泉》一文 , 是一篇很美的写景散文 , 于是我把《鼎湖山听泉》放在单元的最后一课来学习 , 究其原因 , 是我以为文章极好 。
首先是对课题的赏析 , 和学生一起体会“听”的妙处 , 举了鲁彦的《听潮》来印证“听”泉的审美价值 , 和学生一起想象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听” , 学生微闭双眼 , 幻想进入听泉的如梦世界 。 在指导学生朗诵第一段后 , 我提出两个问题:
1.开头两短句在写作上有什么意义?
2.第一节的主体部分为什么要那样写?
这两个问题里 , 第一个问题目的是要告诉学生写作散文如何开头;第二个问题是要和学生一起赏析作者的匠心所在和蕴涵的美 。
在第一个问题引导下 , 学生很快就理解了散文的开头方式 。
第二个问题:师生一起去思考“听”的原因 , 寻找作家的思想 。 在课堂上 , 能寻觅到作家的思想是很幸福的事情 , 让课堂洋溢在一种幸福的感觉里 , 这或许就是语文课堂的魅力 。
我以学生的口气给学生提了一个问题:作家这样写 , 老师在课堂上讲出很多他们这样写作的道理 , 作家写的时候是这样想的吗?学生都睁大眼睛等待我的回答 , 确实是这样 , 很多学生不相信老师上课时讲的那些 , 是作家自己想在文章里想表达的思想 。
我上完课以后 , 回忆起第二个问题 , 觉得是提得很美的一个问题!
我说:“同学们看过打‘烤牌’(苏北地区的一种烧饼似的食品)的人吧?他们是很熟练的 。 如果叫我们现在去打‘烤牌’ , 一定很生疏 。 因为他们以此为生 , 已经掌握了其中的技艺 , 可以说是普通人的‘打烤牌专家’了 , 我们相信他们打“烤牌”时候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环节都是经过实践反复证明是最好的 。 ”
“作家和他们一样 , 不过是以写作为生 , 所以 , 他们每一个词句运用也是要经过深思熟虑的 , 不可能是随意为之 , 那样 , 怎么又能叫作家呢?”
学生听了我的解释都会心的笑了 , 这么复杂的一个思想问题就怎么解决了 , 学生听得轻松 。
文章图片
语文课“优教”案例二:《背影》里的“流泪”该如何点拨
[文本示例]:
朱自清的《背影》里有四次描写“流泪”之处:
1.到徐州见着父亲 , 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 , 又想起祖母 , 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
2.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 显出努力的样子 。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 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 我赶紧拭干了泪 。 怕他看见 , 也怕别人看见 。
3.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 , 再找不着了 , 我便进来坐下 , 我的眼泪又来了 。
4.我读到此处 , 在晶莹的泪光中 , 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
[课堂教学实际]:
在教学中 , 老师们往往只停留在分析这四次流泪的感情表达上 , 也就是教学参考书上所分析的“悲哀的泪”、“感动的泪”、“惜别的泪”、“思念的泪” 。 笔者以为 , 作为作家精心刻画的四次流泪仅仅点拨在这个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 , 应该是更深入到作家的构思中 。
[教学思考]:
这里 , 我们似乎该思考一下 , 语文课堂文本解读中 , 语文教师点拨究竟该点拨哪些?教师在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时候 , 该把哪些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有益的东西传授、指点、引导给学生去领会呢?我想 , 除了教学参考书上经常提到的感情表达 , 还要重视文章结构的领悟与引导 。
推荐阅读
- 招聘|学历重要还是能力重要?
- 教师|北大韦神“真实处境”跌下神坛,学生退课,班级人数不到10人
- 安徽|海南一大学生不知安徽省会,连猜两个都不对,直接“得罪”两个省
- 考研|“考研初试第三被刷,只因没提前联系导师”,知情人道出其中实情
- 基础教育|又一“铁饭碗”招聘,工作稳定福利好,有望拿50万安家费和补贴
- 考试|“考第一请吃海底捞”,考试成绩出来后,老师感叹:是给自己挖坑
- 教育部|终于轮到高中生“减负”了,教学进度将大幅调整,教育部已有通知
- 质量|学校有规模,教育才有质量,解决乡村“麻雀小学”问题,刻不容缓
- 讲座|贺昌中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共同举办“以美育人”高峰论坛
- 教育部|吕梁市教育局通知:做好寒假期间“双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