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优教”语文:《背影》等六个课堂教学案例( 五 )


2.回顾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 , 我们学习了哪几个重点?学生回答 , 一共提问了5个 , 学生相互补充 , 达到了“温故知新”的目的 。
设计理由:初中学生自觉学习意识不强 , 特别农村学生 , 家长基本无暇顾及学生学习 , 教师必须利用课堂时间带领学生做必要的复习 , 否则 , 可能是今天学 , 明天忘 。
3.新课教学:内容:课文的第四节和第五节 。
教学重点:和学生一起研究“海市蜃楼”和“鸣沙”现象 。
【角度|“优教”语文:《背影》等六个课堂教学案例】研究话题:1.“海市蜃楼”和“鸣沙”形成原理——这是说明对象的特征 。 2.引用民俗来说明——-体现小品文的文艺性特点 。 注意咀嚼几个数字 。
教学情景:
在探究第一个话题时 , 我和学生一起回忆生活中的例子 , 在东海到温泉的路上 , 从峰泉路口向北 , 中午11点以后 , 坐在公交车上就能看到前方有“水”的现象 , 这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 和“海市蜃楼”是一个道理 , 通过这个例子的讲解 , 学生基本都能理解“魔鬼的海”是怎么回事情了 。
“鸣沙”现象 , 主要强调现象形成的时间和环境 , 教师以自己亲身去过甘肃鸣沙山经历带领学生走进现实 ,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4.重点词语探究“约100米”等几个词语 。
存在问题:
1.在教学过程中 , 有些忽略了对说明文语言的理解引导 , 比如列数字中几个模糊数字的讲解 , “据说“一词的理解等 , 这是说明文教学中应当注意的 。
2.对于“海市蜃楼”的讲解还不透彻 , 特别是第四节的最后四行 , 似乎解释的不够清楚 。 这些跨学科的知识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再进一步注意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 。 要不 , 上课的时候真的有些“捉襟见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