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教育改革“厦门方案” 这份答卷值得传阅

厦门网讯 (文/厦门日报采访人员 佘峥 制图/君陶 张平原) 明天(10日)是第37个教师节 。 这是一个很好时机来回看:过去五年 , 厦门教育进步了多少?现在水平是什么样?
过去五年 , 厦门教育改革的路线逐渐清晰 , 这是一条努力解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矛盾的希望之路 。 矛盾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 , 一是期待教育更加公平 , 二是期待教育更加个性化 。
解决这些现实问题 , 只有进行改革 。 “十三五”期间 , 厦门的教育改革 , 形成了一些颇具特色的“厦门方案” , 还具有推广价值 。
这些成绩的取得 , 厦门市委、市政府的强有力领导是前提 , 不可否认的是 , 也是厦门教育人奋斗的成果 。
今天 , 我们用数据和路线图 , 为您盘点厦门教育在“十三五”(2016年-2020年)期间和今年发生的一些大变化 , 以及改革方向 。
课后服务
官方管娃 解家长“急难愁盼”
秋季开学 , 课后服务成为热点 。 厦门已经悄悄做了三年——2018年秋季 , 厦门启动96所学校的课后延时服务试点 , 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扩大——过了一个学期 , 将这项探索在全市铺开;原来是下午放学才有课后服务 , 很快有学校也提供午餐午休;课后服务内容也丰富 , 不仅是看管孩子写作业 , 有的学校还有兴趣小组活动 。
校园课后延时服务表面上看解决的是家长接送孩子的问题 , 本质上是通过这项服务解决学生家长“急难愁盼”的问题 , 最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 延伸治理了校园的周边交通秩序、学生安全等问题 , 以这种“软服务”助力平安建设 。
换句话说 , 厦门教育的校园“微治理”模式 , 实现从“盆景”到“风景”的转变 , 最终以区域“微治理”汇聚成市域大平安 。
校长职级制
“任职门槛”标准化 校长也要持证上岗
7月10日 ,400多位中小学副职领导冒着酷暑参加首次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考试 , 他们中有副书记、副校长、纪委书记 。
这意味着 , 就像当老师要有教师资格证一样 , 今后 , 在厦门当校长 , 也必须要有校长任职资格证 。
厦门举行的校长任职资格考试 , 在全省属于首次 , 在全国应该是不多见的 。 但是 , 这场考试并不是孤立的 , 它的背后是厦门校长管理制度改革 。
2019年10月 , 厦门正式启动校长管理制度改革1.0版——校长“职级制”改革工作 , 按特级、一级、二级、三级4个职级 , 对校长进行评审 。 这意味着 , 校长不再拘泥于学校行政级别的高低 , 而是从能力、水平、贡献及业绩来对校长进行考核 , 确定职级 。
第二年 , 厦门出台新的《厦门市中小学(中职)校长管理办法》 , 被认为是2.0版的校长管理制度改革——在对校长任职划定“框框”的同时 , 也给他们列出了“权责清单” , 赋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 。 譬如说 , 在人事方面 , 中级职称的评审权力下放到部分学校 , 由学校按规定组织实施;在校长“治理权”上 , 学校可以设哪些部门 , 如何管理这些部门 , 校长有了更多的自主权 。
7月份举行的那场考试 , 代表的是厦门3.0版的校长管理制度改革 , 即实行校长“资格准入制”改革 , 实现先训后用、持证上岗 , 不断加大校长后备人才的培训培养 , 提高校长治校育人能力 。
下一步厦门将实施4.0版 , 即落实校长办学自主权 。 办学自主权被认为是教育改革的“牛鼻子” 。
从1.0版到4.0版 , 目标只有一个:培养好校长 , 办出好学校 , 不断激发学校办学活力 。
一体化育人
14年探索形成理论体系 价值观教育不再“摸不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