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一个家庭三代人七名教师,钱塘“教师之家”的荣光与梦想

在钱塘区下沙街道元成社区举办的优秀毕业生表彰大会上,马一阳以一首动听的《爸爸妈妈》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今年刚从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的他,即将背上行囊出发,继续攻读医学博士,开启一段全新的人生旅程。马一阳,无疑是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一个优秀的家庭。“教师之家”成了他最引以为傲的“标签”。在马一阳家里,爷爷、爸爸、妈妈、伯母、嫂子、姐姐包括马一阳的女朋友在内的7名家庭成员都是教师。他们中有坚守在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第一线的大学老师,有多年来站在三尺讲台,倾心教育,初心不改的中小学老师,还有刚刚步入教师行业,青春洋溢、满腔热血的“新晋”教师。“在我们家,教师职业幸福感有一种强大的感染力。”一代代马家人,以认真朴实的家风传承,维系着至亲之情,续写着教师这个职业的荣光与梦想。
教师|一个家庭三代人七名教师,钱塘“教师之家”的荣光与梦想
文章插图
马家三代教师合影
荣光:“教师之家”第一代的理想之芽
马一阳的爷爷马惠祥老师,是全家的中心人物,也是马家第一个走进教师行业的人。1968年开始,他走上教育工作岗位,在岗35年之久,曾担任过17年村小负责教师、6年片区教导工作、5届指导教师、也担任过工会小组长和办公室主任等职务,曾2次被评为县级先进教育工作者,1995年被考核评审为小教高级教师,是马家“教师之家”最有影响力的人。
在马惠祥老师家里,他小心翼翼地拿出自己“压箱底的宝贝”。已经七十多岁的马爷爷,能细数出每一张已经泛黄的录取通知书、成绩单、教师评语等背后的故事。
教师|一个家庭三代人七名教师,钱塘“教师之家”的荣光与梦想】在马爷爷那个年代,他最大的感触就是“苦”。“我小的时候,生活很苦,连温饱都成问题。”所以马爷爷小学只上了四年半的学,贫寒的家境让他只能回家跟父母一起参加劳动。后来,马爷爷又读了半年农中。1969年下半年,他报名参加杭高初中部招生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成为了杭高的学子。“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心里无比激动,暗暗地想,以后我一定要好好努力,取得好成绩。”在杭高上学的两年中,马爷爷每次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在泛黄的成绩单上,马爷爷数学、英语满分,物理、化学,语文全都是95分以上的优异成绩依旧清晰可见。但遗憾的是,在杭高学习了二年零一个月后,因为家庭困难,他无奈休学。直到现在,那张休学证书仍被马爷爷小心地保存着。
“当时,经过杭州市教育局备案,准予我休学两学期,再复学。然而,造化弄人,我再也没能‘走进’杭高的大门。”马爷爷叹息着说。
在为温饱挣扎的艰苦岁月里,唯有“教育”二字最可贵。尽管未完成学业,但马爷爷依然是整个下沙乡的“高学历”。也许是因为淋过雨,就想要尽自己所能为其他孩子撑一把伞。即便当时教师这个职业并不被重视,马爷爷还是毅然走上了这条路。
任教多年,马爷爷恪尽职守,一切从自身做起,对下一代言传身教。他在实践中悟出了一条自己的教学之道——“努力和勤奋”,这也是马爷爷这一路教学的“标签”。他用这标签,去教导学生,去教育子女。如今,他早已桃李满天下。曾经的学生见面时的一句“马老师”依旧会让他热泪盈眶。
第一代“马老师”,点燃了一盏微弱的灯,温柔地照亮了无数学子的求学之路,也点亮了马家人在教师行业继往开来的理想之路。
执着:“教师之家”第二代的初心之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