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为什么没有子嗣 刘墉后人被满门抄斩了吗( 二 )


早在之前,刘墉的一首诗《伏生授经图》就表达了他对传统思想的拥护与对不同言论之人的厌恶 。他在诗里写道:“百家诸子纷成堆,故应一炬付飞灰;至于大圣有述作,髻如云汉长昭回祖龙区区力几许,六国屏主是铸侣 。如何焚得圣人书,达者宁当新斯语;百篇文字传典漠,儒生诵之如拘墟 。此心此理千年同,只应训话时未统;但恐读书不悟道,莫恨书未传试观 。易、象春秋与论语,与夫周诗三百篇 。一字未火宁不然 。”
大意是说,诸子百家的学说纷纷纭纭,以制造了世间的意见各异,这是统治者难以管理政务,百姓破坏秩序的重要原因 。《易》、《书》、《春秋》、《论语》,和《诗经》中的三百篇,不是很好流传下来了吗?人们读不透,却怪秦始皇焚烧了典籍 。

刘墉为什么没有子嗣 刘墉后人被满门抄斩了吗

文章插图
可以见得,刘墉对于“风言风语”与“异端邪说”深恶痛疾,所以在文字狱的风潮中,本可以应付了事的他,却保持着极高的热情,制造了几桩文字狱大案 。
在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的春天,江苏沛县查出一位监生阎大镛拖欠征粮,在多次催促后,他仍拒绝缴纳,甚至对衙役恶语相向,不得已只好将他收监,然而做事出格的他选择了越狱 。等再次被捉捕时,他的家已经被抄了,在他的家里搜出了大量的诗稿,此事便上报给了刘墉 。
对文字狱热心的刘墉又怎么会轻易绕过他,刘墉得知阎大镛曾经焚烧过自己的书稿一事后,便将此案严加惩办,不仅大力度搜集阎大镛的文稿,还将一部分上交给了乾隆皇帝观阅,对于文字狱的热心,已不能仅仅解释为刘墉处事认真了 。
像他这样的人富有学问,明辨是非,阎大镛一案显然触动了刘墉对这些“不受规矩”人士的愤怒 。之后乾隆皇帝下旨,对阎大镛严加拷问,终于得知阎大镛曾经写过一部《俣俣集》,其中有许多讥讽清廷官吏的言语,乾隆皇帝下令将其斩首,而此案的推动者刘墉却因此案得到荣升,调任到了山西太远任知府 。
刘墉为什么没有子嗣 刘墉后人被满门抄斩了吗

文章插图
然而对文字狱热心的刘墉,有时也会遭到这些案件的连累 。
多年后,刘墉又回到了江苏担任学政,此时的刘墉因为他的学问而声名远播,当地许多名士为这位饱读诗书的大人到来而欢欣,一位叫殷宝山的生员可能对刘墉有所耳闻,但了解得不够,他将自己的文章《刍荛之献》投递给刘墉阅读 。
刘墉为什么没有子嗣 刘墉后人被满门抄斩了吗

文章插图
殷宝山在《刍荛之献》中大骂江苏的官场风气与时事流弊,刘墉当然读得不高兴 。且不说他本身就是个官场之人,他自己对于这些浪人逸士就不欢喜,认为是太平盛世的祸害 。所以他将此事与殷宝山的文章上奏给了乾隆皇帝 。
起初大家都不留意,直到皇帝空闲时翻阅《刍荛之献》,发现里其中的“文章”,责骂刘墉为什么不严办此案,刘墉才认真地着手办理,可见此时文字狱案件之多,也有不甚留意之时 。
殷宝山连忙解释说这是在骂他的一位仇人,并没有不敬的意思,当时有许多大案,加上殷宝山的案件并不甚严重,就这样不了了之 。
在刘墉所办理的文字狱案件中,《一柱楼诗集》案件尤为著名,《一柱楼诗集》是江苏东台举人徐述夔的遗作,由于本人颇有名气,该书出版后得到了许多当地名流与读书人的收藏 。
刘墉为什么没有子嗣 刘墉后人被满门抄斩了吗

文章插图
事件发生在徐述夔的孙子徐食田身上 。
一位叫蔡树嘉的贫困人士将自己的田产卖给了徐食田,过了不知多少年,等蔡树嘉的家境好起来之后便想赎回当时出售的田地,而徐食田因为不缺钱用而拒绝了蔡树嘉的要求,从此蔡树嘉怀恨在心 。
思来想去,蔡树嘉想到了一个办法报仇,在当时文字狱盛行的时代,徐食田的祖先又有一部《一柱楼诗集》,何不趁此机会诬陷一下自己的仇家?书中有没有违禁的文字,看一看便知,自己又不损失什么,便状告徐食田家里收藏有违逆书籍 。
徐食田认为自己祖先家的东西清白磊落,便坦荡荡地将诗集交给了衙门 。因为当时的人多少都识得徐家的这本书籍,加上蔡树嘉本来就品行不端,所以大家也都不以为意 。
就在事件原本要不了了之的时候,一位诗集的收藏者童志璘不知何缘由,将诗集呈递给了刘墉,刘墉看过后也不敢怠慢,便将事件的缘由与《一柱楼诗集》上奏给了乾隆皇帝,并且监禁了诗集的收藏者童志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