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上课讲到“两个黄鹂鸣翠柳”,小学生灵魂拷问,老师竟无言以对( 二 )


其一 , 用“个”这个字 , 对全诗整体的意境有提升 , 读上去会感觉十分的空灵、活泼 , 类似的例子在唐宋文坛上还真不少 。
比如南宋著名的文学家辛弃疾 , 在他的作品《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就写了“七八个星天外 , 两三点雨山前” , 这里作者在引述星星数量的时候 , 并没有使用传统的“颗” 。
无独有偶 , 同为宋代文学家的聂景琼在作品《鹧鸪天·别情》中写到“枕前泪共阶前雨 , 隔个窗儿滴到明” , 这里在写窗户的时候 , 也没有用传统的“扇” , 而是用了“个” 。 图片:古人写诗剧照其实有心的朋友读到这里 , 就不难发现一个问题 , 但凡是在诗词中使用了“个”字的 , 读上去都会给人一种“接地气”的感觉 。
杜甫当年在创作《绝句》的时候 , 正好在蜀中安稳度日 , 这对于一生颠沛流离 , 郁郁不得志的杜甫来说 , 是难得的“好日子” 。 他每天都生活的很高兴 , 很惬意 , 内心是放松的 , 自在的 , 所以在诗中写出了“两个黄鹂” , 这也是作者真情实意的流露 。
其二 , 我们读唐诗的时候 , 一定要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连起来品仔细品读 , 《绝句》的上下两部分对比在一起 , 这个“个”字就用的恰到好处了 。
杜甫是一位非常注重格律对仗的诗人 , 所以在全篇中 , “黄”对应的是“白”;“翠”对应的“青” , 数量词方面 , “两个”对应的是“一行” , 这样全诗就显得异常工整了 , 读起来朗朗上口 , 大慧认为这也是《绝句》能够流传千百年的重要原因之一 。 图片:诗中数量词的对应资料截图2、品读文学的忠告
所以从这两个好处就可以得出结论 , 诗人杜甫这么写绝对是没有毛病的 , 合情合理 , 这和孩子在写作业时 , 错把“两只小鸟”写成“两个小鸟”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 , 大慧也告诉了朋友 , 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学生的这一次提问感觉到疑惑 , 只要跟同学们仔细的分析讲解就可以了 。
和杜甫的诗词作品类似 , 近年来很多网友也开始对古代 , 乃至近现代文学大家的作品开始质疑 , 比如鲁迅先生的文章中 , 就存在不少用错的词汇 , 还有很多字明显意境不符 。
在《记念刘和珍君》一篇中 , 应该是“纪念”的 , 被写成了“记念” , 《藤野先生》中的“喝彩”被写成了“喝采”等等 。
那么鲁迅先生有错吗?当然不是 , 作为近代白话文的先行者 , 当时可没有现在的“条条杠杠” , 仅仅是鲁迅先生能够创作出这些经典的文章 , 就已经足够伟大了 。 图片:品读诗书剧照所以我们大家还要仔细品读 , 细心研究 , 切莫一概而论 。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图文由大咖说史工作室团队制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