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1980年,他是高考状元16岁上哈工大,如今靠低保生活被嘲笑

在这个恢复高考仅仅四年的时代里,我国社会正处于极度缺乏高级知识分子的状态,所以对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政策都十分周到。可以这么说,凡是能够顺利毕业,当地政府便会为其安排非常体面、舒适的机关文职工作。此后成为社会中受人尊敬、令人羡慕的高级知识工作者。普通高校毕业生尚且如此,又何况是作为国家重点大学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所以除了刘汉青的父母双亲因此而激动不已外,整个村子的村民都为刘汉青竖起了大拇指。大家都在私下说刘汉青是个天才,前途不可限量。可就是这样一个让全村人倍感殊荣的“栋梁之材”,如今却只能靠国家补助的400元低保过活,着实让人感到惋惜又痛心。
数学|1980年,他是高考状元16岁上哈工大,如今靠低保生活被嘲笑
文章插图
在江苏省泰州市南镇双沐村里,居住着一位名叫刘汉青的老光棍。他住在一所破旧、拥挤、甚至一进去就光线昏暗的平房里。因为早年的一些偏执想法,他虽然四肢健全、脑力聪慧,并且从小在父母的全力支持下接受了高等科学文化教育,但是如今已然56岁的他,竟然还没有结过婚,也从来没有做过一份像样的工作。平时除了会帮助年老体弱的父母做一些苦力活之外,刘汉青把自己所有的时光,都倾注在了那一摞厚厚的数学演算本,和一些枯燥烧脑的数学书籍上。不过也仅此而已,多少年来,他作为父母唯一的依靠,却几乎没有为家里赚到丁点儿收入。倘若不是2012年,国家施行精准扶贫项目,刘汉青被纳入双沐村贫困户而每个月可以得到400元低保补贴,也许直到现在,刘汉青依旧要向父母伸手要钱吃饭。
按理说,村里那么多不学无术、身残体虚的人,不管是谁成为低保户,都不应该是刘汉青。毕竟1980年时,刘汉青曾经在父母无私奉献的全力栽培下,以当地高考状元的名义进入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即使刘汉青在大学期间,因为一些原因而不幸被迫退学,但是他曾经接受过的高等教育知识,也完全足以支撑他在城市里寻得一份好工作。可是他却从退学起,就窝在这个村子里,确切地说是窝在自己破旧不堪的老房子里。即使父母托人给他介绍媳妇儿、介绍工作,他都避而不见。村里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们,都在自己不懈的努力下过上了“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温馨生活。只有刘汉青,成为了很多父母用来警示自己孩子的坏典型,只要哪家孩子调皮捣蛋不听话,父母就会说,不学好迟早变成刘汉青那样的倒霉蛋。
数学|1980年,他是高考状元16岁上哈工大,如今靠低保生活被嘲笑
文章插图
一个在80年代就以高考状元的名义,入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这种国家重点院校的人,如今却生活潦倒、遭人唾弃,唯一的经济来源还是国家低保补助,这究竟是怎样的戏剧化人生?其实,1980年,刘汉青年仅16岁,虽然年纪尚小,可学习潜力却不可估量。这个年代,停滞十年之久的高考制度,才重新恢复第四年。因为国家政策的转变,知识分子在这个年代响应国家发展战略的需求得到了极大程度的重视。不管是年过三四十的中年人,还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都在如饥似渴地吮吸着知识的乳汁,渴望自己能够在恰当的时机中,一飞冲天、成为国家的栋梁。16岁的刘汉青在这一年的高考大军中属于年纪尚小的,但是他却不负众望以398.5的高分,成为了当地的高考状元。这让很多大龄对手感到羞愧难当,但是在其父母看来,却是意外又理所应当。
刘汉青的父母是农村庄稼人,一年光是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就已经让父母早出晚归、丝毫不敢懈怠。并且在这里,男孩子大多念几年书就找个营生为父母分忧了。唯有刘汉青,虽然家境贫寒,却十分喜欢学习、读书这件让农村人感到奢侈的事情。父母表面上不说,可是每每到了该交书本费、学杂费的时候,夫妻俩都东拼西凑愁得整晚睡不着觉。即便如此,开明的父母也从未和刘汉青抱怨过什么,农村人不懂得“之乎者也”,但是却深深崇敬文化人。他们宁愿自己多受一点罪,也不愿意让对大学充满期待的儿子失望。当然,刘汉青也没有辜负父母的苦心,经过无数个挑灯夜战的夜晚,他终于亲手抓住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1980年江苏高考状元,入学哈尔冰工业大学。因为村里极少有这样的高才生,所以全村人都为刘汉青高兴,他们总是教育自己的孩子,长大后,要像刘汉青哥哥一样,做高考状元,做全村的希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