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如果你那么聪明:如果经济学家真那么聪明,为什么没有钱( 三 )


同样的 , 只要是经济学家 , 就会讲故事 。 比如 , 西方的经济学家会讲这样的故事:很久以前他们很穷 , 接着资本主义大发展 , 现在他们都富裕起来了 。 随便翻开一本经济学著作 , 只要稍加注意 , 你就会发现 , 里面到处都是类似的故事 。 经济学家经常用故事来说明观点 。


诺贝尔经济学奖舒尔茨讲过一个故事 。 有一天 , 他采访了一对很穷困的农民夫妇 。 他发现 , 这对夫妇虽然很穷 , 但是对生活特别满足 。 他就问这对夫妇:你们这么穷 , 为什么这么满足呢?这对夫妇回答:你错了 , 教授 , 我们并不贫穷 。 我们用自己在农场的收成 , 供四个孩子上大学 。 我们把肥沃的土地变成了法律知识和拉丁语 , 我们很富有 。
舒尔茨讲这个故事 , 是要用它说明一个经济学原理 。 土地是有形资本 , 而法律和拉丁语知识 , 是人力资本 , 所以这对夫妇是在说 , 他们把有形资本兑换成了人力资本 , 从这角度来说 , 他们确实是富有的 。
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 , 经济学家会大量使用隐喻和故事 。 但是 , 大部分经济学家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 他们以为自己的研究主要是靠事实和逻辑 , 就算用到了隐喻和故事 , 也不过是为了表达效果不得不使用的小技巧 。 作者特别强调 , 这是一个误会 。 而且 , 这个误会对经济学的发展是有害的 。
如果没有发现自己利用了隐喻和故事说理 , 他们会误以为自己讲的就是事实 。 作者说 , 现代哲学大师罗素就经常犯这个错误 。 罗素说 , 教会的主教支持战争 , 是因为他们在军火生意中做了投资 。 他以为自己说的是一个事实 , 但实际上 , 这是他讲的一个故事 。 作者写这本书就是要提醒经济学家 , 也提醒我们所有人 , 重视隐喻和故事 , 不会让经济学不科学 , 不理性 。 恰恰相反 , 这样做会让经济学更理性 , 也更讲道理 。 那么 , 经济学家是怎么运用隐喻和故事 , 更好地讲道理呢?作者在书里 , 讲了很多具体的方法 。 我们聊聊其中的一个 。
那就是用隐喻和故事相互检验 , 来检查一个观点是不是正确 。 隐喻和故事可以相互验证 , 这在修辞理论里不是什么新鲜事 。 有一句俗语 , 说厨子多了会毁了汤 , 这是个隐喻 , 相信你可以举出很多合作共赢的故事来推翻它 。 在现实中 , 隐喻和故事经常发生矛盾 , 但是 , 如果在一本经济学著作里 , 隐喻和故事相互矛盾 , 它的观点就立不住 。

比如 , 大英帝国为什么衰落?主流的观点认为 , 这要怪更早的维多利亚时期 。 当时的英国 , 就像龟兔赛跑中的那只兔子 , 其他国家都在你追我赶的时候 , 它却沉浸在帝国的幻想中 。 这个判断的基础是一个隐喻 。 它假设国家和国家之间在进行一场赛跑 。 这个隐喻的影响力太大了 , 已经成了西方人理解国家发展的基本观点 。 它也让西方人陷入争霸的思维里 , 必须领先 , 必须争当第一 。 今天的美国 , 一直处在这种对失去领先地位的焦虑中 。 这个隐喻正确吗?
作者在书里就用了两个故事来检验这个观点 。 在英国人之前 , 荷兰人也经历过类似的所谓的“衰落” 。 那么 , 荷兰后来怎么样了呢?它变得贫穷、更落后了吗?并没有 , 虽然荷兰不再是一个对世界发号施令的大国 , 但是它仍然富有 , 而且很长时间里 , 都是世界上收入最高的国家之一 。 今天 , 我们用任何指标来衡量 , 荷兰都不能说是一个落后的国家 。 所以 , 荷兰或许失去了霸权 , 但是它的故事不是一个衰落的故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