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位教授的肺腑之言:被忽视的二本学生,决定中国下一代的命运( 二 )


时代变化
“中专生、专科生也被视作“天之骄子” 。 ”在黄灯老师读书的年代 , 即使只是中专生或专科生 , 在乡亲们眼中 , 也无疑是天才般的人物 。 但随着时代变化 , 现在的大学生慢慢成为了找工作的主体 , 文凭开始被慢慢稀释 。
然而 , 虽然越来越多的人得到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 越来越多的人在不读书的情况下就获得财富完成了生存基本 , 但黄灯始终认为读书还是“性价比最高的一件事” , 对于那些广泛的出身底层的年轻人来说 , 读书还是一条非常值得珍惜的道路 。
“教育像一场慢性炎症 。 ”在黄灯看来 , 随着课程不断增加 , 越来越多的学生无法有时间沉下心来专门向一个方向研究 。
那些学习中文专业的学生 , 除了中文专业的课程之外 , 还需要上高数、传媒、经济金融一类的课程 , 但学习这些课程的时候又只是蜻蜓点水 , 并没有深入进行学习 。
在这种情况下 , 那些为了就业而做准备的学生们实在抽不出时间再去静下心来读一本又一本的书 。 作为中文系的老师 , 黄灯对于这点感慨万千 。 其发现随着时代变化 , 学生们的读书数量在逐渐下降 。
黄灯老师认为 , 大学教育这一阶段 , 在人生当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 如果在这一阶段只是像泡沫一样浮在表面上 , 是十分可惜的 。
就业教育
“《我的二本学生》是黄灯的一本非虚构作品 。 ”在谈到大学教育和就业之间的关系时 , 黄灯老师将自己教的2006级学生和2015级学生做了对比 。 在2006级的学生当中 , 有一名学生本身出生于农村 , 在毕业之后 , 其先后从事过淘宝网店等不同的工作 。
除了这些职位之外 , 这名学生每年都会在工作之外考证考公务员 , 始终保持着自己““两年一证”的节奏” 。
然而这名学生虽然公务员的考试名次在逐年提高 , 但最终还是没被录取 。 除了这名同学之外 , 2006级班上的同学 , 越来越多的将考公务员看成一件比考大学更为重要的事情 。
在毕业多年之后 , 这批2006级的“80后”学生们 , 财富状况已经有了巨大的差别 。 造成这些差别的原因当中 , 包括了学生们是否能够在一些关键时间点拿出一笔房产首付 。
黄灯老师表示 , 自己的学生们曾经发出过一句感慨 , 越来越多人愿意关注乡村问题 , 但城市家境一般的孩子们却无人关心 。
除了2006级学生内部的情况之外 , 和2015级学生比起来 , 2006级的学生还有三分之一留在了广州深圳 , 而2015级的学生 , 却没有一个相信自己能够在大城市里买起一个安居之所 。
同样是来自农村的学生 , 2015级当中的一名学生 , 除了读书第一年的时候很积极 , 后来便越来越消极 。
通过这两级学生的对比 , 黄灯老师意识到 , 学生们的去向 , 开始越来越受制于那一个个个体背后所掌握的资源上了 。
对于普通家庭来说 , 进行高等教育的“投资回报率越来越低 。 ”如果在学生的就业能力中占权重越来越大的 , 是出了个人实际能力意外的各种因素的话 , 那么大学教育会越来越被人们所审视 。
谈到写《我的二本学生》这本书时 , 黄灯老师表示 , 比起那些竞相报道985高校才子的媒体来说 , 占据到中国学生当中大多数的二本学生却一直是一个相对沉默的群体 。 当有人问到那些三本专科学生的发声问题时 , 黄灯老师表示 , 那则应该由那些学生们老师们来写 。
小结:
“15年一线教学经验的分享 , 4500个学生的长期观察 。 ”通过总结自己的亲身经历得出的感慨 , 引起了广大学生们工作人士的共鸣 , 从而导致这本书在出世之后 , 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