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康|你有过因为“第一学历”不行,被拒的痛吗?

希望北大能整顿下师资……
无法相信北大会有这么差的师资。
作为TOP2招的老师水平不如深圳中学。
一名自称达到保研标准的大四学生在帖文中这样说。

冯康|你有过因为“第一学历”不行,被拒的痛吗?
文章插图
“以出身论英雄”的言行
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影响着一个人的前途命运,
消解的不仅是个人奋斗的意志和价值,
也偏离了教育的初衷和方向。
要不要以出身论英雄?
从招聘、婚嫁,
到习惯、穿搭,
“出身”问题在不同的情境条件下
明里暗里存在着。
此次事件中学生的话语,
直观诠释了什么是“以出身论英雄”。
好的地方高校是很多学子心目中的神圣殿堂,
但在某些名校学生看来,
就属于鄙视链下端的“寒门”了。
在他们看来,
“寒门”在某些领域存在着实力差距,
生源不够强、资源不够多、平台不够大,
从其中走出的学子,
在能力、见识、性格等普遍地要低一个维度。
他们往往——
(1)过分强调外因。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
“原生”家庭和学校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但不是唯一的外因。
朋友的良言,
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的浸染等,
都可能让人醍醐灌顶、如沐春风。
机械地以父母定孩子、以母校定学子,
未免过于绝对,
而且也把个人奋斗这一根本内因排除在外,
忽视了主观能动性。
(2)静止看待问题。
出身无法选择,
学校难以更换,
即便是在性格养成、能力提升上造成了影响,
就是深入骨髓、一成不变的吗?
本科考上什么样的学校,
更多反映的是中学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
在高考依然是升学的主要途径,
分数依然是竞争的重要标尺情况下,
也有不少人认为,
上好大学,说明这孩子会考试,
至于其他方面,还要打上个问号。
把学习好坏、成绩高低
和有无出息、能力大小划等号,
早就过时了。
后边有什么样的发展,
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3)不以实践为检验标准。
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遛,
“战场”上见分晓
所谓的出身不好,
就一定会导致实践表现不好吗?
网友说得好:
媒体梳理显示,
该老师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和中国计算数学届最高奖项冯康科学计算奖得主,
还是获得德国洪堡研究奖学金的洪堡学者,
现任三个国际期刊的编委和北京计算数学学会秘书长。
得有多么可怕的实力,
冯康|你有过因为“第一学历”不行,被拒的痛吗?】才能支撑一个人到北大任教,
这些实践表现足以说明问题。
论“第一学历”对不对?
教育部不止一次就“第一学历”相关问题进行答复,
7年前的一则答复中就指出,
我们在管理过程中所说的“学历”
通常指的是最高或最后的学历,
没有使用“第一学历”概念。
如果一定要强调“第一学历”,
小学、中学也是学历。
然而在现实中,
“出身论”“血统论”裹挟之下,
学历被当成敲门砖,
甚至愈演愈烈。
更好的职业代表着更多人竞争,
名校光环效应下,
招聘方以学历出身为硬指标,
既可以用相近成本招到一般看来更聪明能干的学生,
也减了工作量,
还显得公平公正,
失去机会还不得怪你自己?
谁让你中学不好好读书考好大学呢?

冯康|你有过因为“第一学历”不行,被拒的痛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