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南开之父张伯苓:爱子壮烈殉国,为办学“乞讨”,遗物虐哭世人( 二 )


他经常在学校与学生们一起踢足球 , 一有时间就亲自带着同学们参加比赛 , 以达到“强健体魄 , 振兴中华”的目的 。
二是十分推崇科学兴国 , 从日本购买了多种理化仪器 。 三是格外注重爱国教育 , 让学生们了解当前的国际形势 , 注重凝聚学生们的爱国之心 。 直到现在 , 南开的校训、校歌和形象都非常正面 。
现如今 , 翻开当年师生名录 , 我们可以看到一大批卓有成器的人才 , 在目录上耀耀生辉 。
里面有南开大学为国家培养的科技工作者、人文科学著名人士等等 , 数不胜数 。 我们熟知的周恩来、曹禺、老舍等都是南开大学出来的 。
身逢乱世 , 国家前途命运未卜 , 南开的命运亦在风雨中 , 无法预料 。 然而 , 不管环境有多么艰险 , 张伯苓始终坚持一颗教育救国之心 。
1935年 , 中国和日本的关系十分糟糕 , 日本将兵营建在海光寺 , 该位置在南开大学和南开中学之间 。 这微妙的位置 , 仿佛是张伯苓头顶的悬着的一把刀 。
但尽管如此 , 张伯苓依旧在爱国救亡运动的最前线奔走相告 , 公开支持学生游行 。
在南开的开学典礼上 , 他不顾安危地抛出了振聋发聩的三个问题 , 激发了南开师生的爱国热血 , 坚定了爱国救亡的信念 。 把全校师生的信念集中在一起 , 理想集中在一起 , 力量集中在一起 。
不过张伯苓的这些举动 , 刺激到日寇 , 他们恨极了他 , 多次派特务跟踪和实施暗中行刺 。 七七事变后 , 日本的炮声在天津响起 。
同年的7月29日 , 日军认为“欲亡其国 , 先亡其种” , 不顾国际上的法律 , 公然炸毁南开学校 。 张伯苓的心血 , 就这样毁于一旦 , 身在南京的张伯苓闻之泣不成声 , 几乎不能自已 。
03爱子壮烈殉国
屋漏偏逢连夜雨 , 在这个动荡乱世 , 生死往往难料 。 距南开大学遭到轰炸不久 , 张伯苓最喜欢的儿子张锡祜在奉命驾驶飞机奔赴前线时 , 不幸遇难 , 壮烈殉国 。
这等骨肉生死分离的噩耗 , 让张伯苓默然许久 , 最后缓缓说道:“死得好!”
生逢乱世 , 能为国捐躯 , 以身殉国 , 从某种层面上来说 , 确实是死得好 , 死得其所 。
遭遇国难、校难、家难的张伯苓 , 尽管难以承受 , 但那不屈不饶的中华魂却没有就此一蹶不振 。 他站在南开的废墟上 , 向日本庄严宣战 。
他说:“南开的物质可以被炸毁 , 但南开的精神不灭 。 ”满目疮痍的山河 , 困不住爱国人士的铮铮铁骨;硝烟四起的战火 , 湮灭不了中华民族的信仰之光 。
在这条崎岖的救国路上 , 张伯苓一往无前、无怨无悔 , 最后也获得了辉煌成就 。 其毕生的信仰是民国教育中最宝贵的传奇 , 也是中国教育史上浓彩重墨的一笔 。
晚清时期 , 张伯苓因拒绝不了蒋先生多次的邀请 , 答应了临时担任三月的行政职务 。 然而 , 他前脚刚离开南开 , 后脚就被免去了南开校长的职务 。
这也给张伯苓造成了无法弥补的遗憾 , 1950年10月17日 , 南开大学举办校庆 , 时年75岁的张伯苓满怀期待前往南开 , 却因其身份问题被拒之门外 。
张伯苓毕生心血建设的南开大学 , 最后却不欢迎张伯苓到来 。 这对他来说 , 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 。
04遗物虐哭世人
校庆后半年 , 张伯苓因病在天津逝世 。 家人在整理他的遗产时 , 发现他所有的遗产就只是七元四角钱的钱和两张戏票 。
众人听闻 , 无不纷纷感慨 , 他为南开奔波 , 虽然没有为家人留下房屋一间 , 地产一亩 , 但他给中国留下的财产却是无法计算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