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大学生如何跳开创业的坑?这位博士后女CEO有话说

据统计,自2022年起每年将有超过1千万的大学毕业生涌向社会 。伴随着近年来国际经济形势下行、短时间内疫情仍然存在的双重冲击,社会企业压缩岗位编制已成为新常态 。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呼声越来越高,同时校园创业也得到了国家的政策支持,高校“双创”建设正如火如荼展开 。
然而我们必须看到,大学生创业成活率是极低的 。虽然每年都会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校园创业明星项目,但对于绝大部分尝试校园创业的同学来说,创业实践易开头、难持续,往往草草结束,对于自身未来走向社会职场的帮助并不大 。
如何让大学生跳开创业的坑,真正把创业实践当成升华个人价值的跳板?采访人员带着疑问,采访了上海丰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张骞女士 。据了解,曾在大学教书育人20多年的张骞女士不仅取得了博士后的高学历,并且打造了一站式标准化智能化大学生创业就业实践平台丰丁乔,期望通过数字化一体化服务,帮助大学生实现智慧创业、普惠就业 。
张骞女士说:“从浅层次看,大学生由于心智相对还不成熟,习惯于盲目跟风,且对于项目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又极弱,往往一个难题就有可能让同学打退堂鼓;另一方面,对于有小团队的校园创业项目,管理能力的薄弱也容易造成项目的半途而废 。”张骞女士由此提出了自身的观点:“结合在校园20多年和大学生相处的经验,我认为是同学们对于创业实践的认识是有偏差的 。”
首先,项目价值是第一位的:要适应校园特性,更要赋能学生未来 。
项目价值是多元化的,首先是项目的盈利价值,能不能真的赚到钱;其次是项目的实践难度,要符合校园大学生的人群特性,即轻资产灵活操作 。当前全国大学生创业人均投入为2万元左右,实践成本也是相当昂贵的;再者也是最重要的,要关注这个项目对于大学生未来选择创业或就业的赋能价值 。如果你未来选择创业,你这段创业的经历有没有打下独立运营的能力基础;如果你未来还是选择就业,你这段创业的经历,能不能让你比同龄人多拿20%以上的工资,如果都能满足那就是极有价值的 。
其次,聚焦个人的实践行动力:不要着急做“管理”,要自己去做 。
张骞女士的建议是大学生做创业实践,尽量不要去做对团队支撑有要求的项目,要轻资产运营、轻团队运营,最好做一个人就能实现销售转化的项目 。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来讲,管理能力薄弱是常态,如果实践项目对团队要求很高,那么无疑是把大学生的能力短板放大,项目遇到的困难就会更多 。更关键的是,大学生在日后求职过程中往往都是从基层做起,企业会更关注你个人的技能水平,所以要提高创业实践的赋能意义,大学生就要勇于“单打独斗”,通过自身的实践夯实技能实操能力,这样对于未来才是有帮助的 。
“协同创业”的模式对于大学生规避风险、提高创业效率有积极作用 。
张骞女士更建议大学生在有“保护机制”的模式下进行创业实践 。什么是保护机制?我的理念是项目是经过市场验证的,盈利稳定且空间大;团队依赖性小,技术硬件是由三方提供的,大学生上手就能做,最好是线上运营的,在宿舍里就能做,充分契合高校的生活规律;轻资产投入,年消耗成本控制在2千元以下,一个月投入1百元左右;大学生不会做项目,能够有免费的技能培育支持,学习后不仅可以把项目运营好,同时也可以让自己形成技能专长利于求职等等 。这样对于大学生来讲,创业实践的风险较低、投入较少、对未来赋能意义较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