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贾语凡:“爱中管教”让亲子共同成长( 二 )


“孩子不是到了18岁就一夜之间长大成人 。 ”贾语凡说 , 父母有界限意识 , 便知道哪些事情应该为孩子做 , 哪些要由孩子自己做 。 孩子还小时 , 不会洗衣服 , 父母要做 , 但孩子到了一定年龄 , 能自己动手了 , 最终要交还 , 即把穿衣、做饭、做家务、学习等事务逐项分阶段还给孩子 。 这是为他们后来的独立做准备 , 是为了培育独立人格和自理生活习惯 , 而不是到了18岁突然让孩子去做所有的事情 。 有了界限意识 , 孩子会知道自己的成长脉络 , 也会对父母感恩 , 知道以前都是父母在替自己做事 。 “一些孩子攻击自己的父母 , 出现啃老现象 , 一些父母生气孩子不感恩 , 自己出力不讨好 , 说到底还是界限不清 , 在责任划定上出了问题 。 ”
当父母不包办不替代 , 忍住替孩子担责的冲动 , 由控制转为引领 , 孩子就得到选择成长的机会 , 自行评估选择方案 , 承担行事后果 , 因此慢慢变得独立而自律 , 父母也就会慢慢走出焦虑 。
爱的指向是一生不是一时
【管教|贾语凡:“爱中管教”让亲子共同成长】贾语凡一直不太认同孩子叛逆这一惯常说法 , 在他眼中 , 幼儿在度过0到3岁的依恋期 , 进入儿童期后 , 开始想要摆脱他人对自己行动的控制 。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除此之外 , 还致力于摆脱他人对自己思想的控制 。 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 , 冲破父母的精神束缚 , 是一个自然的必经的过程 。 虽然打破了原有的模式 , 却为父母新的成长带来契机 。
所以 , 一旦遇到孩子顶嘴 , 就认为孩子叛逆 , 这种观点是要不得的 。 青少年的“三观”还未完全确定 , 在自信与怀疑之间徘徊 。 此时由于身心迎来高速发展期 , 孩子的独立意识越来越强 , 有了建设自我的迹象 , 如照镜子等行为 , 因此身边的人对之有很大影响 , 尤其需要科学引导 。 贾语凡举例 , 有的女生中学阶段谈恋爱 , 但因某种原因分手后 , 可能一辈子恨异性 , 或者不信任他人 。 此时 , 父母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建设自我 , 引导孩子科学看待感情问题 , 构建积极的人生哲学 , 分辨是非 , 接纳自我 。
父母对孩子的引导和帮助 , 是建立在着眼于长远这一基础上的 , 即任何教育行为都要基于孩子的未来发展 。 当下 , 一些父母看上去很爱孩子 , 但其实是溺爱 。 父母给孩子的爱是真爱还是溺爱 , 实际上很好判断 , 即指向是一生还是一时 。 指向一时的物质满足 , 往往是溺爱;而指向一生的心智成长 , 才是真正的、有营养的爱 。
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也好 , 矫正不良行为习惯也好 , 基于长远的爱 , 孩子听得进去 , 更容易起到效果 。 关于孩子的学习 , 贾语凡认为 , 孩子学不好不一定是能力问题 , 而是认同感、价值安全感没有建设起来 。 心要先静下来 , 再去处理好人际关系 , 包括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 , 然后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规划 。 如果父母没有着眼未来 , 一上来就和孩子谈学习 , 反而会起到反作用 。 权宜之计是先不招惹孩子 , 暂时不谈学习 , 把孩子心理问题梳理好 。 基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 , 引导孩子树立长远目标 , 进行科学规划 , 再去激发学习动力 , 这样更容易实现逆袭 。 学习成绩的底层是学习动力 , 做好了心理建设 , 孩子自然会走在正确的学习之路上 。
至于沉迷网游等行为问题 , 贾语凡认为 , 也要从长远设计来改变孩子的当下行为 , 而不是通过某些激烈行为 , 指望一下子遏制孩子的不良习惯 。 媒体报道过的一些机构 , 之所以没有起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 或者一些孩子参与后没有发生真正的蜕变 , 反而发生一些极端事件 , 是因为伤害孩子的不是机构本身 , 而是孩子认为父母欺骗甚至抛弃了自己 。 孩子不再信任父母 , 也轻易放弃了自己 , 破罐子破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