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贾语凡:“爱中管教”让亲子共同成长( 三 )


父母固化的教育观是个大问题
在贾语凡看来 , 每个家庭都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 , 出现问题不必遮掩 , 不必自责 , 更不必焦虑 。 升级教育观 , 改变自身行为 , 和孩子一起解决 , 才是理想的家庭教育之道 。
接受过大量家长咨询后 , 贾语凡总结出一条规律 , 那就是同样具有亲子关系不佳、孩子厌学、沉迷网游等问题 , 很快走出困境的往往是那些父母愿意改变并立刻付诸行动的家庭 。 他自己其实就是见证者——“上高中期间 , 我能从班级倒数、处于退学边缘到考上名校 , 主要源于爸爸的改变 。 爸爸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 , 把我的成长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 毫不犹豫地关掉自己的工厂 , 到学校附近租房子 , 成为一位专职的陪读父亲 。 陪读之初 , 我内心是抵触的 , 但万万没有想到 , 爸爸把陪读当成了重塑自己教育观念的契机 , 把陪读当成了自我修炼的熔炉 , 把陪读当成了读父母大学 。 单从这一点 , 不能不让我肃然起敬 。 我从爸爸身上 , 看到了人生的美好和对未来的希望 。 而且 , 爸爸和我始终在一个频道上 。 看到爸爸的付出 , 我心里有了改变的意愿 , 把对老爸的信服和崇敬化作了奋进的力量 。 ”
那些矛盾始终存在乃至越来越激化、孩子成长困境一直没有改变的家庭 , 往往是父母没有继续学习的意识和改变自我的坚强决心 。 “家庭是一个整体的、动态的系统 , 个体之间相互关联、互相影响 , 只有意识到家庭教育的系统属性 , 才能实现理想的家庭教育 。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 , 家庭教育其实需要按下重启键 , 父母要用新的角度来看待孩子 , 与孩子一起成长 。 家庭教育不仅仅是教育孩子 , 父母的自我教育也要纳入其中 , 这才是家庭教育的本义 。 ”贾语凡说 。
有人可能认为 , 出现问题时 , 孩子才是破局的一方 , 即孩子先改变 , 父母才能改变 。 在贾语凡看来 , 孩子不可能带动父母成长 , 也无法重塑父母的教育观 , 这个循环在现实中是不成立的 。 在家庭系统中 , 父母和孩子通过关系的联结形成整体 , 唯有父母主动改变 , 孩子才会自然而然地调整自己 , 和父母进行匹配 , 这个过程就是父母影响孩子的过程 , 也是家庭教育走出困境、亲子共同走向新生的路径 。
贾语凡还表示 , 父母在育儿上是一个共同体 , 要携手努力 , 一起改变 , 让彼此变得更好 。 夫妻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共生关系 , 需要保持一致的教育观 。 例如 , 孩子向父母要钱 , 两个人要达成一致 , 即无论面对谁结果都是一样的 , 一方如果出差 , 可以授权委托对方 , 但底线是坚持商量好的既定原则 , 只不过应对的方法不同而已 。 父母在教育理念上一致 , 再面对孩子 , 孩子更容易产生规则意识 。 相反 , 如果父母分别面对孩子 , 单线联系 , 各行一套 , 很容易带来新的问题 。
爱与管教的关系像是竹签与糖葫芦
对于“爱中管教” , 一些人的理解是对立关系 , 爱就是爱 , 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 , 管教则要严厉 。 对此 , 贾语凡形象地打比喻 , 爱与管教更像是竹签与糖葫芦的关系 , 是无法分割的 。 爱更像是动机 , 尊重、理解、宽容等都是爱的维度 。 以对孩子长远的爱为底色 , 这种管教能让孩子更为信服 , 愿意接受 , 起到真正助力成长的目的 。 爱中管教的目标是 , 洞察孩子成长规律 , 让孩子在界限内尽可能地享受自由 , 从而发挥主观能动性 。
“爱中管教的核心是先解构再建构 , 解构即打破原有的固化认知 , 懂得孩子身心成长规律 , 建构即以新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与孩子进行交流 , 以合适的方式方法展开教育行为 。 ”贾语凡说 , 懂孩子是父母必须要有的智慧 , 以孩子的拖延为例 , 有的父母不分青红皂白就认为孩子懒惰 , 其实里面要有个区分 , 到底是态度问题 , 还是能力问题 。 是态度问题 , 催促一下即可;是能力问题 , 则需要父母多给予锻炼机会 , 给孩子时间 。 再比如 , 如果孩子想要买鞋 , 父母要了解原因 , 是为了虚荣心 , 还是真需求 。 知道了买鞋的目的 , 让孩子明晰父母决定的理由 , 这样孩子会心悦诚服接受结果 , 既感受到了父母之爱 , 也学会了感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