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11年上百次观鸟活动,这所学校有个学生科考队 学生论文作品多次获奖( 二 )


学校|11年上百次观鸟活动,这所学校有个学生科考队 学生论文作品多次获奖
学校|11年上百次观鸟活动,这所学校有个学生科考队 学生论文作品多次获奖
文章插图

▲使用望远镜进行观察。
野外考察,不是轻轻松松的事。除了每次长距离徒步,秋夏的蚊虫叮咬、野草割破小腿皮肤,是常有的事。
“有时候突然遇到暴雨,野外也没有躲雨的地方。”严国昊说,所以,现在外出考察活动,不论天气预报如何,都要求学生们必须带上雨衣(雨伞四周的尖端有时会戳到队友),穿长裤,并且带好花露水等防蚊虫用品。
“有时候,明明地图上看到可以通过的路段,实际上在施工,或者有围栏,就不得不绕路,不能按时抵达能吃午饭的地方,挨饿也是有的。”严国昊说。
学生论文作品 多次获得科技创新奖
每次一天、坚持了106次的科考观察活动,积累了丰富、生动的数据。严国昊说,如今科考队已经有数十万字的观测记录,并且严格留存,每一次活动的观测数据都能够查找到。
学校|11年上百次观鸟活动,这所学校有个学生科考队 学生论文作品多次获奖
文章插图

▲观测羽毛。受访者供图
学校|11年上百次观鸟活动,这所学校有个学生科考队 学生论文作品多次获奖
文章插图

▲记录数据。受访者供图
“根据今年成都观鸟会发布的《成都鸟类名录2.0》,成都现有鸟类511种,我们学生科考队观察到了157种。”严国昊说,有些种类并不常见,比如一次在东湖公园,我们观察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
学校|11年上百次观鸟活动,这所学校有个学生科考队 学生论文作品多次获奖
文章插图

▲救援珠颈斑鸠。受访者供图
野外科学考察,不仅仅是记录观察到的鸟类种类、数量、生活习性,还要有所思、有所想。每年,孩子们都有不同的论文作品。其中,不乏在历届成都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的获奖作品。
例如,何睿同学的《从古诗词看白鹭在一千年前的生存状态》,结合古诗词中白鹭的表述、观测记录,获得了成都市第29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成都市科学论文一等奖,以及一项国际奖。
黄心怡同学的《成都市中心城区和温江区的鸟类状况对比》、舒元壹同学的《树麻雀在成都市的状况调查》、何敏同学的《读唐诗找燕子》等作品,也相继在成都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奖。
小学时期的社团活动,激发了不少同学对生物科学的热情。严国昊告诉红星新闻采访人员,现在,最早的一批科考队孩子已经考入大学,有的孩子选择了生物相关专业。比如,今年考入大学的舒元壹同学,现在就读于广西大学生物科学专业。今年大三的李兴蕾同学,就读于西华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
成都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学校副校长黎红告诉红星新闻采访人员,如今,“学生科考队”在成都市、四川省范围内都较有知名度,这离不开严国昊老师的坚持和热爱。
“基于本乡、本土的科考活动,让孩子们了解自己的家乡、热爱家乡。”黎红说,这也极大地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观察和思考能力。
学校|11年上百次观鸟活动,这所学校有个学生科考队 学生论文作品多次获奖
文章插图

▲科普宣传活动。受访者供图
红星新闻采访人员 于遵素 摄影报道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彭疆

推荐阅读